投资教父:以关系网到中国复制Google
本报记者 杨阳 北京报道
约翰·多尔(John Doerr),美国投资界的“教父”,有一双鹰一样的蓝眼睛,当他首次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时,立马被围得水泄不通。诚然,身处中国投资热潮的人们渴望从这位全球VC界老大身上取到更多真经,而他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自然也就格外令人关注。
“现在,我宣布KPCB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推出首只海外基金———总额3.6亿美元的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由凯鹏华盈两位执行合伙人周志雄和汝林琪全权负责管理。”约翰·多尔扫视了一下全场,微笑着说。
创建于1972年的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和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被称为全球创业投资界的双雄。Google、亚马逊、康柏、网景、SUN、赛门铁克,这些耳熟能详的IT企业的成长轨迹中都有约翰·多尔的重重一笔。KPCB的投资组合当中已经有150多家公司成功上市。
人们更关心约翰·多尔是否会在中国继续张开他的网络:为他投资的企业挑选CEO,主导各个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和各种交易,像个伯乐一样挖来各种人才,并且最终塑造几个Google那样举世瞩目的中国公司。
“潜水”中国
KPCB并没有跻身1999年和2005年的两轮中国互联网投资大潮,这使得人们觉得约翰·多尔现在进入中国多少有点姗姗来迟。
但谁都不敢就此断言约翰·多尔晚了:他投资的Google并不是第一家互联网搜索公司,如今却已经成了搜索领域的翘楚,为KPCB带来了44亿美元的回报;他投资的亚马逊也并不是惟一的B2C网站,但现在也是美国电子商务的标杆型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达44倍;利用有线电视网提供网络接入的@Home公司也不是第一家相关服务提供商,但640万美元的投资额却为KPCB带来了5.95亿美元,回报率高达87倍;此外还有SUN、康柏、美国在线、网景、赛门铁克……
事实上,他已经在最近的两年里造访中国37次,去过5所大学,开了150多次会议,与40多个中国企业家恳谈,和3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并已参与过三个不同的在中国投资的基金,不久前还与华盈基金共同投资了一家专门卖男性衬衫的电子商务网站。
“过去几年里我们已经深度参与了中国的一些调研。KPCB有5个专门的美国合伙人参与这项工作的准备工作。”约翰·多尔不无得意地说。在他看来,在中国塑造第二个像Google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更需要眼光和运气,而不是时间上的先后。
惟一能让约翰·多尔忧心忡忡的是,不管KPCB在美国硅谷开展了35年的风险投资业务有多牛,进入中国市场后都将失去这一优势———约翰·多尔对此深信不疑,毕竟他不懂汉语,不了解中国文化,不知道这里的各种游戏规则。因此,他花了两年时间寻找曾经在中国本土获得成功的投资者成为他的新合伙人———汝林琪和周志雄,帮助他管理那惹人瞩目的3.6亿美元。
约翰·多尔看中的是汝林琪在创投、投行以及企业经营方面19年的经验。她曾成功投资了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网通、分众传媒和华友、玺诚传媒等。
另一位执行合伙人周志雄1999年进入创投业,自2001年起在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赛富)任职。期间参与了许多成功投资案例,如盛大网络、橡果国际、ATA、世芯电子、中国银联支付以及环球雅思等。
约翰·多尔看中的正是这个组合在科技、运营和投资领域的独到经验———这让约翰·多尔除了每周一与中国团队打个国际长途外,可以放心地在美国继续打高尔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