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参加赢在中国我们投入了一千万
中国IT两会现场实录
提问:请问熊晓鸽先生,中国互联网风险投资在2008年有没有一些新的条件和申请标准,有没有新的变化?
熊晓鸽:对于具体的项目比较难谈,第二如果我是做风险投资,中国是创业者的天堂,不仅是有这个机会,在座的各位还有更多的风险投资,在过去两年中间有四十多个亿的美金涌到中国市场上来成立风险投资基金。
我今年当选为中华创业投资基金的主席,很多年前没有这么多资金,最近一百多个会员,对我来说,我不可能再来评价哪个项目投或者不投。从方向上来讲,互联网一定是我们要投的方向,在这个里面,创业的人和前面这一代成功的公司,不仅是给我们提供了榜样,还有一些运作的模式、经验等等,为后面这一代创业者提供了机会和经验。团队更成熟了。但是更多的区别在哪里呢?可能是更多的原创,在前面那一代,大家都可以找到国外的对应的模式,Google也好,百度也好,还有搜狐是不是像美国的雅虎等,下一代更多的会带有中国的特点,像阿里巴巴这样更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会出现更多,而且会更好。
毕竟互联网说到底就是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怎么用法?还是和文化和对客户的了解有更深的关系。原创性我认为会占很大的比重。还有一个在网游领域里,两个公司上市,一个是征途,还有一个是网易,这和九城和盛大一样都是原创的。原创第一步受上游的控制,还有一点,市值会更高,征途上市没几天,市值是盛大的两倍以上。
在我们的田野上,在中国创业者的天堂中,你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原创性,你积累的财富和市值会更高。第二很大的转变可能就是上市的地点,是不是我们这样很好的公司要到纳斯达克上市?国内的创业板呼之欲出,这也为我们创造了平台。反过来,对我们外资的风险业带来挑战,我们能不能和国内一样的投,在国内退出,把钱拿回来,国内的一些政策法规是不是和这些东西比较配套?昨天我看网上尚福林主席也希望H股上市的公司鼓励他们到国内来上市,我觉得这会成为一个趋势,上市无非是你第一次取得钱,第二还是兼并、发展,很多的一些优势,但是不一定到海外去上市以后,投资商虽然是很专业的,但是他们毕竟对公司的业务没有直观的了解,尤其中国的散户比较多,很难去看这些事情。更多的是看他们的报告。
提问:参加赢在中国的赞助费是多少?您觉得值不值?为什么?
熊晓鸽:最后总的投资是3000万人民币,由三家公司出。第一名是1000万,第二名是700万。我觉得王利芬给我打电话,要我们支持赞助做评委,我二话没说就同意。当时说要多少钱,我也不知道。新闻发布会上阎云鹏说是500万?之后说是3000万。投了第一名,第二名谁成功都不好。干脆就是只要是多少,我们就三家拿1/3就完了。
赢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功确实是超过我当年的想象。我15天前从中国回到美国,一下飞机碰到两个人,说看到你的节目特别好,我们特别想回中国创业。我说你上我们的网去查。回来在路上碰到两个人,和我在说,看了这个节目,也想创业。20年前去美国留学,看到很多人说因为这个节目,他们想回去创业,我就特别的高兴。坦率的说,我不认为在中国是一个找项目的节目,我也永远不认为,我们这些做风险投资的饭碗会被中央台抢掉。
最重要一点是通过这个过程中,大家别看马云,我从这边到录像的地方,每一天录一次6个小时,马云还要从杭州飞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而且特别累。做这个东西为什么?最重要一点,你把它当成一个风险投资的普及教育。大家知道风险投资怎么回事。创业是怎么回事。风投是怎么看项目的。马云这些创业者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大家看到的时候,为什么马云能做到的我不能做呢?你可能比马云还高一点胖一点,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我个人来说,也很值。我记得在五六年前,打开网页说中国三大傻,第一是IDG,第二是阎焱。拎着一个包到处跑,看到一个项目就给钱。现在来看,我们也没有那么傻,还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