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的项目对接会门口,记者遇到了一位叫孙守仁的老人,他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67岁了,他用自己养老的积蓄创办了一家企业,专门做太阳能一体化建筑,他一早就来到这里,但是进不去,所以他就在门口追着别人讲他的项目,下午的时候,孙守仁终于进了项目对接会的会场,他戴着老花镜挨个找风险投资机构去谈。
孙守仁很快就走遍了他认为该去的风险投资机构,最后一个人疲惫地坐在一边,望着满屋的人他沉默了很久,孙守仁告诉记者,一开始自己很有信心,但现在发现要融资真的很难。
记者到了孙守仁离深圳100多公里远的厂房里,发现他并没有自己的工厂,他在一个香港老板的工厂里生产,现场只有三个工人正在组装太阳能的墙体。
孙守仁随后又带记者参观了他的样品房,他告诉记者,这个房屋总共要花4万元的成本,他已经投入了近30万,快撑不下去了。
为什么不愿意给他投资呢?记者找到了孙守仁约谈过的一家投资公司。
万向集团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吴建锋:“因为他没有一个业绩,他已经销售过多少了,已经有多少,至少说我已经打出过一个产品。”
孙守仁在风险投资论坛上的融资行动并不顺利,实际上,风险投资算得最精明的就是财务账,他们手里虽然拧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可这些钱只会花在刀刃上,那么,对于那些已经上路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又是怎么挑选的?再来看看另外一家企业的经历。
第二天,组织方挑选了53个企业的项目在4个会场内同时进行路演,在项目路演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个远远比孙守仁的太阳能房屋成熟的项目,他们尝试在农村建立无数个小型的电站,用多余的秸杆气化发电,总经理袁英江告诉记者,他这个项目属于生物质新能源的范畴,而且已经投入几千万建起了几个电厂,现在最主要缺的是资金,接下来需要4个亿的资金。
记者在项目对接会上了解到美银基金对新能源特别感兴趣,所以特意约上袁英江一起来到美银基金在深圳的办公室,二人来到会议室,面对面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判。在回答了刘吉的一系列提问过后,他们的谈判很快就结束了,记者回头问刘吉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他告诉记者,他们不适合掏两千万去投一个电站,他们的基金优先投资新能源,然后关注房地产,他的设想是建好房子只租不卖,这样稳赚不赔。刘吉认为,阿富汗虽然局势不稳,但是那里的起点最低,地价最低,利润空间最大。
无论投向哪个项目,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润才是风险投资永远不变的最高法则,都说风险投资是点石成金的高手,那哪些石头最能吸引风险投资的目光?
在整整一天的项目对接会上,来找机会的人络绎不绝,记者在现场发现美银基金的总裁刘吉和人谈得火热。
刘吉:“你60%的股份,美银基金20%的股份,在美国成立一个公司,首席执行官双方来选,一个是你,一个是我们的都可以。”
看来双方的谈话不仅仅只停留在合作的意向,他们已经谈到了更核心的层面。
刘吉:“因为他刚好适合于我们投这个项目,因为我们主要投能源的,刚好他也是投能源项目,因为这个基金投得比较大,可以投两三个亿美金都可以投的。”
这位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一个矿产公司,因为资源紧缺,所以他发现很多风投都对能源行业非常感兴趣。
记者:“你们兴趣比较大的是哪个行业?”
刘吉:“我们最看好的就是风能和太阳能,可能太阳能再隔25年,就取代了中石化,中石油这个模式了,所以再过十年,中国应该是太阳能生产的全球大国。”
记者走访了几家风险投资机构,了解一下他们在关注什么行业和项目。
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助理夏国庆:“如果说到未来的主流热点,我们认为还应该在新经济和这个新能源这一块。”
记者:“你们对新能源主要是考虑哪几个方面?”
夏国庆:“新能源比如说有可靠的这种,可行的,像这种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这一块,我们还是有兴趣的。”
万向集团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吴建锋:“新能源新材料,还有一些包括国家重点扶持的一些,包括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农业,农业领域我们也是很关注的。”
项目路演的过程中,高潮发生在B厅的第9个项目,参加路演的是一家专门为发电厂设计软件的公司,在演讲者走下讲台的时候,马上在大厅一角的洗手间有限的空间里,展开了一系列独特的公关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