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入一万赚百万”的造富神话刺激下,曾掀起过炒房、炒煤、炒国企等风潮的浙商,正纷纷挟巨资冲进风险投资领域。
上月底在武汉举行的东湖论坛上,众多与会浙商“暴露”了他们新的投资冲动。在湖北乳业、房地产业有多项投资的均瑶集团副董事长王均豪表示,该公司旗下吉祥航空获得1亿美元境外股权投资后,自己也看好并有投入PE行业的打算,因为“这确实是一块肥肉”。他透露,已着手制订规划,聘请专业的投资团队管理PE业务。他还力证自己“不是一个人”,“不光是我,复星集团的郭广昌也想进去”。
PE俗称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指定向募集、投资于未公开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基金。浙商对PE趋之若鹜的背后,一些先行者已在此领域取得不俗业绩。远东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称,自己首尝PE甜头是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的投资,远东出资80万美元占尚德10%股份,后来尚德高速增长,去年盈利2亿美元,在退出时远东获得了高额回报。3年来,远东旗下的PE投资了20多个项目,今年4家企业上市“不成问题”。
进军PE领域,被认为是浙商从实业到金融的一次“投资升级”。据了解,浙商进行风险投资的赚钱手法大体是:通过向有上市愿望的优质企业注资,获得该企业的原始股,再将其包装上市,然后转让股权或直接从股票市场套利,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
针对浙商蜂拥搞风投的现象,一些风投领域人士提出质疑。cye.com.cn上海博润投资董事总经理胡志斌说,高峰时间,中国每天成立26个创投公司,大家一拥而上,到时可能陷入“全民创投”误区,风险极大。一旦股市进入熊市,大部分股权投资者可能难以顺利退出。他还表示,欧美市场上,成功的PE都不是由从事产业的公司做成的,而由独立的基金公司运作。
长江商学院周春生教授说,浙商大举做风投,与前两年证券市场的繁荣造成心理预期膨胀直接相关。前段时间,确有公司投资新上市的公司赚到了100倍,“钱来得太容易了”。但他认为,并不是所有有余钱的企业都适合做风投。资本市场回调后,企业办风投的积极性将会下降。
周春生断言,现在中国出现这么多的PE,绝大多数是要被整合的。王均豪则笑称:“任何一个产业,总会有人要作牺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