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很专业,也很简单。打个形象的比方,投资股票很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往往要货比三家,花很长时间才决定是否购买。而在决定买一只股票的时候,有些投资者思考的时间就少很多,有时甚至听了某个消息,不假思索就买入。
我们发现,国内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出价有点慷慨,这也是许多投资者不能从股市中获得很多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原因。投资回报取决于企业盈利和成长,显然,买的越贵,收益就越差。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就知道,比别人高一倍的价格买股票就相当于回报率要少一半以上,而一旦投资亏损,那么亏损程度要高得多。很多时候,投资者的出价高了不止一倍。从成熟市场来看,股市每年能提供平均15%的收益已经很不错了。买价高了一倍,意味着要多等5年时间,让企业成长来弥补。
换一个角度,投资者过于慷慨的出价,宠坏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与管理层。因为慷慨的出价就意味着过低的资金要求回报率,这使得上市公司难以有经营压力、大股东难以有安心实业经营的心态,转而更多地热衷于所谓的“资本运作”去了。更有甚者,从报表合并与财务堆积中粉饰其所谓的业绩高增长,其增长质量就更差了,投资者更不应该给予过高的出价了。
投资也要讲究“物美价廉”,不仅物美,还要价廉,这是老百姓生活中最质朴的道理,股市同样如此。笼统点说,所谓“物美”,至少所投资的股票要有基本面支撑,就是说买的股票质地要良好,要有业绩、能分红,持续保持盈利增长,要更关注增长的质量,关注那些有机增长带来的盈利;所谓“价廉”就是说要以较低的合理价格去买,东西再好也要有个好价钱,更何况股票早已不是奇货可居的东西了。
在国内,“炒”股票的文化历来盛行,多数投资者买高不买低,买涨不买跌,市场越热越追涨,股票越便宜越不买,这种心态造成了市场一次次的大起大落。最近的Cye.com.cn创业板大家讨论得很热,现在有不少投资者都在摩拳擦掌,想着在创业板上“捞一票”。尽管美国和我国香港创业板的教训仍历历在目,但按照目前的投资心态推测,估计到时创业板股票又会被炒得鸡犬升天,可想而知的结局必然是尘埃落定之后的一地鸡毛,最终埋单的仍将是那些出价过于慷慨的中小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