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PE相对谨慎
相比谭昊楠等本土机构而言,外资PE稍显谨慎。
2009年一季度,中资机构投资规模占总投资比例有所上升。投资案例方面,中资为12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42.9%,该比重较上季度上升6.5%;外资投资案例数量为15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3.6%,中外合资投资案例数量1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3.6%。
这一迹象在《华夏时报》的采访中也得以体现。作为一家规模不小的外资PE,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杨瑞荣告诉记者,包括创业板的推出等因素还未成为他们在投资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创业板的门槛比我们投资的门槛要低”。
他举例说,比如在盈利和公司规模方面,有些大的PE投资机构要求的投资额较高,具体如公司盈利的要求就比创业板规定的两年1000万元要高。在他看来,对于大部分PE尤其是外资PE来讲,只有在投早期项目时,创业板才可能是个好的退出方向,中晚期的项目还是愿意直接到中小企业板和主板上市。
此前,兰馨亚洲在国内投资的项目多已赴海外上市。但杨瑞荣强调,现在外资PE在国内资本市场的退出已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法律层面上是通畅的,他们目前对于在国内市场的退出,更多的考虑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等问题。
“在国内资本市场中,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说IPO何时开启等,而市场上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需要投资人来承担风险,所以,我们的投资更多会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