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IPO重启带来创业板憧憬 退出机制日渐完善促风险投资基金眼光放长
随着18日晚桂林三金药业正式公布招股说明书,暂停9个月之久的A股市场IPO终于再次拉开帷幕。IPO的重启,对于企业而言是提供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对于风险投资基金而言则是打开了资本市场上的退出通道。
此次IPO重启首单花落三金药业,选择的是中小板。业界认为,根据既有的安排,主板、创业板的IPO也会在年内相继开闸。随着退出机制的逐步完善,新的资金会加速进入风险投资基金市场,对创业项目的争夺会愈发激烈,也会让更多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获得风投、私募基金的关注。
中小板重启IPO
有利创业板的平稳推出
此次IPO首单花落中小板,被业内认为是监管层出于呵护市场的考虑。但在风险投资基金人士看来,中小板企业在过去5年内的良好表现,也是其赢得IPO首单青睐的重要原因。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数据,从2004年6月中小板第一股新和成(002001)上市以来,5年内共有273家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有26.3%即72家企业具有明确的创投背景。更有甚者,如荣信股份,背后有4家风投机构的身影。由此看来,实现全流通后的中小板在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退出渠道方面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有风投基金背景的中小板上市企业整体运营良好。根据创投研究机构清科的报告,在选择的60家样本企业中,其2008年的年报数据显示:有风投基金背景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8.24亿元,平均每股收益为0.47元,与中小企业板所有上市企业0.42元的平均每股收益相比,高出近1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