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经过紧张的5个工作日,市场极度关注的首批创业板IPO申请受理情况终于明朗。权威信息显示,截至7月31日,中国证监会已向105家企业发出受理通知书,1家企业因不符合发行条件主动撤回申请文件,另有2家企业尚未报送补正文件。
本报记者获悉,多家保荐机构均有需要补正的项目,截至发稿时,尚未证实前述2家尚未补正企业属哪家机构的保荐项目。
按照规定,补正文件的限期是30日。也就是说,30日内报送补正文件仍可如常受理。
根据发行审核程序,已被受理的申请,将被转入创业板发行审核部门进入预审。另有信息显示,继7月26日首批38家保荐机构报送108家企业申请后,又有3家企业递交了IPO申请。
补正期限30日
权威信息显示,在受理过程中,证监会共向29家企业发出了补正通知。其中,海通证券的少数项目就收到了需要补正材料的反馈。
“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程序,中小板也有这样的做法,比如申请材料中有些文件的遗漏,或者对某些问题需要补充说明。”海通证券一位报送了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东吴证券投行部总监余焕也对记者表示,受理程序只是形式审核,而不审文件是否有效,即对材料的齐备性进行审核,如果缺失重要的文件,即需要补正,比如涉及环保、土地、国资、募资投向等批文,或者相关方面的签字盖章、公司决议文件等。
截至31日,已有27家企业报送了补正文件并通过初步审查,另有2家企业尚未报送补正文件。
一位已收到受理通知书的保荐代表人称,需要补正的材料可能是与企业所在行业有关。即其中有项目是原来准备上中小板的,现在创业板推出,又转报创业板,因此在符合创业板目标行业方面可能存在欠缺,需要补正的可能就是对企业创新性方面的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