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出版行业恐怕要成为资本眼中的下一个金矿,关键原因在于出版行业出台的新政。
1月初,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2010年“1号文件”),这被业内诠释为出版业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进一步肯定了民营资本出版的主体地位,而且也为风险投资进入这个行业展开了一幅新的蓝图。
出版新政下资本涌动
过去的2009年,是出版行业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实际上,出版行业的政策破冰从2008年就已经开始。当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原来一直处于灰色生存地带的民营出版公司进行了专项调研,首度公开承认了民营出版公司的市场地位。从此,出版行业改革的推进开始牵动资本的敏感神经。
2008年,北京磨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磨铁文化)获得了深圳某风险投资的5000万元的投资。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在出版单位企业转制以及税收等方面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嗅觉敏锐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在中国出版行业播种了。2009年7月,达晨创投、湖南湘投等5家创投机构联合投资中南出版传媒[12.90 1.34%]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5亿元人民币。弘毅投资入股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两者都属于PE投资。
达晨创投上海公司合伙人傅仲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达晨创投一直关注的是传统行业,再加上该机构是湖南省广播电视产业中心发起设立的一家从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专门机构。因此传媒出身的达晨创投对于文化出版行业政策非常敏感。在资本眼中,出版行业原先非常封闭,现在政策利好,而未来又是内容为王,因此资本进入出版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会。
新闻出版总署在此轮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策略是要打造一批跨行业、成规模的出版传媒集团。这些规模化的出版集团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就是上市,因此,风险投资首先会瞄准一些排名前10位的出版集团,以战略投资或者PE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前文所述弘毅投资入股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就是属于IPO前的入股。这恐怕是在出版行业“捞鱼”最快的方式。
创新力才是投资的理由
“1号文件”明确指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解放和发展新兴文化生产力。其中对于非公有资本放开的说法,被业界普遍看好。清科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师段宁宁认为,对于VC和PE投资机构来说,出版行业新政显现出六大机遇:新兴出版产业中的机遇;出版产业链上下游中的机遇;出版业体制改革重组中的机遇;出版企业融资渠道扩展中的机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机遇;政策有目标性倾斜中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