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发的首次狂热以及随之而来的挫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但现在,为了寻找下一个Facebook、Groupon或Twitter,又有大批风险投资开始进军互联网创业领域。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球有超过50亿美元风险投资流入了年轻互联网企业的腰包。
尽管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比,这一投资规模并不算大,但照此发展,2011年的总额有望成为自2000年以来,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年。彼时,全球科技创业企业一年获得的投资总额高达550亿美元。
最近的狂热与上一次互联网投资狂潮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很多创业企业依靠“概念”而繁荣,他们并未发布网站,但却引发了许多潜在支持者对热点领域的竞相投资,例如由Facebook和LinkedIn定义的社交媒体领域。
像美国专业软件提供商CEO克莱拉·施这样的企业家受到了比上次更高的关注,而且开始谈论如何挑选潜在支持者。她说,她已经融资300万美元,这些钱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
“说实话,我们并没有考虑融资,但现在既然主动送上门来,我们可以敞开大门。”克莱拉·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羊群效应所引发的投资行为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又一次互联网泡沫正在形成,尤其是当分析师给予Facebook和Groupon的私募股权融资估值分别高达700亿和150亿美元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