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募资总额锐降七成
募、投、管、退是PE/VC行业的四大环节。作为最前沿环节,募资情况在前两年行业火爆时可谓“不差钱”,但随着行业趋冷,尤其是PE回报率日趋下降甚至出现浮亏,“不差钱”变成了“特差钱”,“以前都是逼你全力找项目,现在则是发动所有力量找资金。”一位PE人士如此感叹。
募资大缩水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PE募资难开始有些许迹象。大约一年过后,募资的冬天似乎真正来临了,募资难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行业募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七成左右。
“目前PE行业募集基金难的情况的确很严重,不少机构今年募集资金同比下滑七八成,某些机构甚至更多。”北京一家中型PE机构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目前还有基金没投完,但也正在计划募集新基金,而且我们投资部门每个人也被分配了不同额度的募资任务。以前都是逼你全力找项目,现在发动所有力量找资金。”
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也浇灭了PE行业的火爆场面,PE募资难问题逐渐突出。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2年上半年共有71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数量较2011年同期缩水近四成;其中披露金额的68支基金共计募集52.14亿美元,同比减少77.1%,环比减少67.6%,募集金额在过去的四年中仅超过2009年上半年,为三年来新低。与此同时,上半年新募基金平均单支募资规模仅为7667.84万美元,为2008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
具体来看,2012年上半年的新募基金中包括人民币基金68支,其中披露金额的65支募资总额为46.82亿美元,募资数量占全部新增基金数量的95.8%,募资金额占全部披露金额的89.8%,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在平均单支基金规模上仍不及外币基金。上半年新增外币基金3支,共计到位5.3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PE机构自身主动募资难,为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牵线搭桥的重要媒介商业银行也开始明显感到募资困难。浦发银行直接股权基金业务部公司及投资银行总经理刘梅日前表示,如何让客户在短期之内接受这项利益诱人但风险也很高的长期投资产品,说服客户的难度越来越大。毕竟PE的投资收益开始越来越不理想。
为何“差钱”
笼统来看,大部分PE界人士将募资环节的遇冷归因于大环境下不甚乐观的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投资人对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从而导致机构募资难度加大、平均单笔募资规模偏小。
但也有多位PE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中国目前的LP市场的组成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
据清科集团CEO倪正东介绍,截至2012年上半年清科数据库中收录的LP共5887家,披露可投资总额共计7830.23亿美元。从数量上来看,本土LP约4800家,占比81.5%;外资LP约1046家,占比17.8%;合资LP约43家,占比0.7%。但从可投资本量上来看,本土LP可投资本量为1501亿美元,占比19.2%;外资LP可投资本量6301亿美元,占比80.5%,合资LP可投资本量27.12亿美元,占比0.3%。
目前,国内本土中小PE/VC机构数目众多。在采访中,有高净值LP占比较高的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基金募资目前的确困难。“江浙民企作为LP,出资2000万至1亿元,对我们而言,已经是优质LP,高净值个人出资500百左右已经很好了,是大客户。”
中华股权投资协会总监国立波认为,社会流动性资金减少是目前PE募资减少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行业募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七成左右,并不是大量资本从该行业流出,而是社会上个人所持有可投资本不能持续供应。
“一方面,大部分个人LP拥有自己的实业,在目前银根收紧的环境中,个人LP自然会留更多资金用有企业经营周转;另一方面,大多数个人LP的可支配投资资本量是一定的,大部分在前年甚至去年,在能看到PE/VC回报率非常诱人的时候已经投出去了。也就是说,个人LP资金量有限,而机构LP的资金难拿到,是目前募资难的两大主要原因。”国立波进一步解释。
值得提出的是,根据清科研究中心2012年第二季度对数百名LP调研结果显示,多数LP在未来3-5年依然看好中国VC/PE 市场,将提升对创投暨私募股权投资配比。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