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于国内的整个VC/PE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调整转折年份,在募资难(有限合伙人LP数量减少、断供、实际出资减少等事件的发生)、投资难(各类投资项目都处于下降的走向趋势)、管理难(增值服务方面出现了很多难题)、退出难(“独木桥”式的IPO上市道路)等多种错综复杂的金融资本大环境之下,国内VC/PE行业注定是要加速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独立财经评论人蒙玮认为,2013年国内的整个VC/PE行业注定是大洗牌的时代,其中只有两种商业模式为主的VC/PE投资机构可以坚持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一种是“大而强、强而大”的投资机构,另一种是“小而精、小而美”的投资机构。
抢滩新三板
在IPO审查趋严的背景下,新三板无疑成为PE的新市场。2012年8月,“新三板扩容”获得国务院批准。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首批扩容试点园区。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行。
扩容半年以来,各园区陆续出台鼓励及补贴政策支持园区企业改制、挂牌,新三板挂牌数量激增。2006年成立新三板至扩容前的五年多时间,仅有126家企业挂牌,而在扩容的这半年来,已新增73家挂牌企业。
数据显示,在扩容试点期间挂牌的73家企业中,有13家企业在挂牌之前获得了VC/PE机构的投资,占比近20%。
在上述私募投资的挂牌企业中,不少机构属于企业挂牌数月前突击入股。
其中,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久日化学挂牌前4个月,同创伟业斥资2400余万元获得前者326.3万股股份,为扩容试点期间金额最大的投资案例。与2011年初便入股该企业的深创投、天津创投相比,同创伟业投资成本已然翻番。
此外,武汉高农生物创业投资公司入股光谷信息,武汉华工创业投资公司入股科新生物,武汉东湖创新投资管理公司入股尚远环保等多个项目均有突击入股现象。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虽然通过“新三板”实现部分被投项目股权转让也不失为一条退出途径,但“新三板”在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对PE的投资回报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有券商分析师认为,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价增长空间有限,现在看私募基金的投资是否能实现高回报退出,还说不清楚。
不过,不少VC/PE对“新三板”越来越表示出浓厚兴趣。“未来,新三板是主要的场外交易市场,现在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不抢占先机,以后要进去就比较难了。”一位私募界人士表示。
据悉,湖北高投、申银万国、武汉市及东湖创投引导基金连同其他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了总规模达5亿的光谷新三板股权投资基金。这是国内首只专门针对“新三板”挂牌及拟挂牌企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的专业性基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