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私募公司人民币基金的筹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据伦敦研究公司Preqin Ltd.的数据,去年中国私募公司通过52只人民币基金筹资828亿元(约合133亿美元),低于2011年75只基金筹集的1,083亿元。今年新成立的人民币基金只有两只,都侧重于房地产投资。
去年中国私募筹集的最大两只人民币基金分别是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itic Private Equity Funds Management)一只120亿元的基金,和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Haitong Kaiyuan Investment)一只100亿元的基金。
外资公司筹集人民币基金是一种更加新近的现象,这些基金的规模相对较小。
筹集人民币基金使外资私募有机会进行更多交易,并帮助它们在与本土基金争抢投资机会的时候保持竞争力。美元基金可将其现金兑换成人民币,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时间又是做投资的关键因素。
比如,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 LP)拥有两只人民币基金,都是在2010年宣布成立的。凯雷为北京的一只基金筹资约30亿元,并为它与中国多元化企业集团复星国际有限公司(Fosun International Ltd.)联合成立的一只人民币基金筹资1亿美元。德太投资(TPG Capital LLP)正在为2010年年底宣布成立的一只人民币基金筹集100亿元。
如果投资者依旧不愿向私募基金投入人民币,那么中国企业的融资难度可能就会加大。
深圳投资咨询公司中国首创(China First Capital)创始人傅成(Peter Fuhrman)说,数不清的优秀私营公司现在都极度缺乏资金。
他说,这将严重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将对中国经济从国有企业主导向消费推动转型的过程产生严重后果。他说,利害之大无以复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