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 Cye.com.cn】虽然在中国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并造就了一批诸如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明星企业,但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仍对私募股权基金比较陌生。简单来讲,私募股权基金(PE)入股一家未上市的企业,并利用其渠道网络、管理经验等帮助企业在3~5年内快速发展并实现上市(IPO),如此一来PE便能在股票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企业股权实现退出,并将其中获取的收益将回报给LP(也就是PE的出资人,包括中国社保、中国投资、国外的养老金、保险公司等)。
尽管2012年世界经济依旧十分脆弱,但中国经济还是实现了较好的增张,并且未来经济走向也被普遍看好。但是PE界的人士可能就对自己的行业以及其所涉及到的中国经济整体没那么乐观了,因为他们正越发深刻地感受到PE行业的冬天,并深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这一道理。
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中国首创对私募股权基金所投项目的独家研究,一场前所未有的私募股权行业的危机正悄然到来。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这场危机势必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严重威胁到包括投资者、企业家、政府和普通民众等在内的多个群体。
由于在中国,PE投资的成功完全是寄托在企业成功上市这一基础之上的,那么可想而知,当上市退出受阻,PE无法在股票市场上出售所持的企业股份,更无法向出资给他们的LP们交代,那么PE行业的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2012年全年,只有154家企业实现了境内IPO,其中有PE投资过的企业只有不到100家。
除此之外,接连不断的财务丑闻使得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关上了大门;2012年成功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两家,同期赴港上市的企业数量也大幅下降至58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证监会会像2010年那样,一年之内让350家之多的企业(其中有PE投资过的约140家)实现境内上市,因为短期之内证监会只会越发的严格。我们中国首创独家的深度调研结果显示,自2001年以来,有7500个PE已经投资过却还未实现退出的项目,换而言之,即便证监会重启上市大门,7500多个等待退出的项目和每年不超过150家PE参股的企业能实现IPO的巨大落差,恐怕使得大多数PE也无法在基金到期之前实现手中项目的退出了。
与资本市场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许多企业在PE入股后的短短几年之内便实现了规模翻倍。而如今,之前的资金都变成了厂房、设备并最终体现在企业高速的增长率上,为了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这些企业又有了新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退出无望,已经入股的PE不会为它们提供新的资金。
同样由于这个原因,很多PE已经停止投资任何新项目了,这也使得那些想要进行首次私募融资的企业很难获取资金。没有私募股权融资,没有上市融资,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资金的支持,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身为一个美国人,我早在1981年就首次来到中国。我热爱这个国家,并于5年前回到这里创办了一家致力于服务中国优秀企业的投资银行。与绝大多数的外国人不同,我专注并十分钦佩中国企业家的天赋、才华和智慧。这些了不起的企业家才是中国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源动力。他们才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