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概念已引起中国互联网第二轮创业高潮。同时,业界最新传闻2006年下半年即将登陆的30亿美元风险资金将使中国Web2.0网站的数量和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膨胀之势不可挡。人们仿佛又闻到了1999-2000年互联网第一轮疯狂创业的气息。
就在Web2.0概念愈演愈烈之时,作为长期奋战在互联网第一线,经历过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洗礼的“老兵”,天使投资人周鸿袆最近给众多Web2.0网站负责人泼了冷水。他大胆预言,在风险资金的推波助澜下,2006年下半年,Web2.0网站将面临一场“血战”,只有一部分网站能生存下来。
风险投资的“激素”
一个网站扣上Web2.0的“帽子”,会觉得自己很“牛”。周鸿袆说:“最近,很多企业都打着Web2.0的招牌在投资或寻找投资。”
一时间,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同打造下,Web2.0网站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博客概念后面是长长的一串名字:中国博客网、博客网、博客动力网、青娱乐、豆瓣、派派搏客……多如牛毛。
摩根斯坦利全球副总裁季卫东表示,盛大、腾讯成功上市后,海外风险投资发现了“新大陆”。2005年投入中国的风险资金达到40亿元,是2004年的两倍以上。根据观察,一些发展较好的创业公司往往可以从10家以上的风险投资商手上拿到竞标。
一方面风险投资在赌博,“很多投资人与创业者一样,并没有看到Web2.0网站清晰的商业模式。”IDG技术创业投资资金副总裁李建光表示,“但大家都清楚,Web2.0网站创业者中一定会有人胜出,谁都不肯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大笔风险资金不断进入,期待再出现一个新浪或百度。”
另一方面,海外风险投资对中国Web2.0网站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摩根斯坦利对“芙蓉姐姐”现象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芙蓉姐姐”照片在中国400万个网站出现,频率比著名女演员章子怡、徐静蕾高40%-50%,达到过去一线明星5-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2005年,平均每个小时有400个网站刊登有关她的内容,而几乎所有的内容都由网民自创。博客在这一事件中展现的巨大影响力,使海外风险投资对中国Web2.0网站的前景非常乐观。
遭遇Web1.0围剿
在这股浪潮中,很多网站标榜自己是Web2.0,而被风险投资热捧起来的Web2.0网站现在正被Web1.0网站围剿。
“有些创业者觉得掌握了Web2.0技术就像掌握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可以笑傲江湖。”周鸿袆表示,新浪、搜狐等正在大规模地将Web2.0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网站中,已经构成对Web2.0网站的极大威胁。
在中国博客网、博客网等辛苦几年将博客概念推广开来,博客市场渐热之际,新浪、搜狐随之开通博客频道,其声势之大令前者比之不及。
“中国IT界有一种文化,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周鸿袆说,一旦一项好技术得到应用,一方面会有更多投资者向众多概念相似的网站投资,像“群狼”在市场拼杀;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新浪、搜狐、腾讯、百度等会虎视耽耽,伺机而上。“新浪的名人博客、腾讯的QQ Zone一出,专业博客网站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所以,只掌握技术不行,只有Web2.0的概念也不行。“我看好博客的应用,但不看好任何一家博客网站。”周鸿袆表示,以后每个网站无论是百度、Google都会有BBS、博客。现在如果一个公司仅有博客或是BBS,或者说些自己都不太懂的术语,“生存会很艰辛”。
大战在即
“下半年至少有3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投入中国,大部分互联网项目都会获得风险投资,而中国互联网并没有这么多好项目;市场和用户也不需要如此之多相同类型的Web2.0网站。”周鸿袆表示,下半年肯定会有一场“血战”。
据悉,目前已经进入中国的30个美国投资基金在美国用“中国概念”募集资金。平均每个基金将有1亿-2亿美元份额,募集资金总额至少30亿美元。为了争夺机会,募集到资金的风险投资商必须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内把30亿美元资金全部投出去,“所以无论是不是好项目,再等等,如果不出所料都会拿到钱”。
如果众多网站获得大笔资金,只能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成本,包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员工成本都会不断增加。”周鸿袆分析,所有的项目会一拥而上,这将是一次生死考验。
李建光表示,IDG虽然会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Web2.0,但IDG非常清楚,与1999年、2000年中国互联网新兴时期一样,Web2.0也将经过一个非常严格的整合时期。那时,大部分项目和网站会死掉,但一定会有企业活下来,并最终成为胜利者。“IDG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