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沈南鹏
随着注册用户的迅速增加,庞升东和他的51.com不经意间就进入了VC的视野。
2005年8月,51.com正式上线之初,庞升东本来计划在2006年3月份之后才开始融资,“7、8月份资金能够到账就可以了”。“因为到那个时候自己给出的数据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一些,而且价格也可以往上抬一抬。”
但是2005年12月1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打乱了庞升东原来的计划。正是在这个会上,28岁的庞升东遇到了比自己整整大10岁的浙江老乡、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庞升东把自己做“中国的Myspace”的思路和想法简单跟沈南鹏聊了几句。第2天,沈南鹏就发短信给庞升东明确表达了自己对51.com的兴趣。
“觉得工作再忙也不能耽误生活”的沈南鹏,在新西兰过完圣诞返回中国内地后,一周之内就和庞升东及其团队安排了4次会面,其中最长的一次耗时4个多小时。在这次会面当中,庞升东把团队核心成员召集在一起跟沈南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
沈南鹏的这种积极态度给自己在庞升东的头脑中加了不少分。“当时TDF、IDGVC等也表示出了自己投资的兴趣,但是仅此而已。”庞升东回忆到,这几家VC跟自己见面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不过完全在中国本土长大的庞升东那时也不知道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做什么的。“但是我知道沈南鹏,他是《新财富》500富人榜中的一个,他去的地方一定不会差。”
庞升东后来才了解到,同时投资了Google等世界级企业的Sequoia Capital和KPCB一道堪称是全球创投领域的双子星座。有了这种认识,庞升东对待起红杉资本更加积极主动,也不再拘泥于自己先前的“融资计划”。
“沈南鹏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另一创始合伙人张帆在中国互联网界都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庞升东相信红杉资本的这种组合能够给自己真正帮上忙。由于双方在企业发展思路甚至价格等方面都比较一致,因此在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周逵、计越等人又见了见之后,2006年农历新年前,51.com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就把融资的事情基本确定了下来。
“首期融资400万美元,今年年底之前再进行第二轮融资。”庞升东本打算第一次融资600万~800万美元,但现在他觉得一下子用不了那么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