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于2005年12月7日
风投尝鲜大娘水饺遭拒 大娘水饺这家传统的水饺店曾经与IDG、鼎晖等风险投资亲密接触,但它暂时选择了观望 1996年,文人出身的吴国强在常州商厦内一拐角处开了家小餐馆。这家店当时一天的营业额只有230元,月亏损1.5万元。为扭转败局,他开始尝试差异化经营,把馆子改成了水饺店,取名:大娘水饺。 10年奋斗,如今,当时营业面积不足30平方米、员工不过6人的小水饺店已发展成为国内直营连锁店最多、跨地域最广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目前店铺总量近200家,今年营业额预计可突破3亿元,也吸引了风险资本的注意力。 与风险投资的亲密接触 “我们暂时不考虑风险投资。”大娘水饺新闻发言人向《第一财经日报》明确表示。理由是:企业正处于“青苗期”,现在引入风投不合算。“我们是成长型的企业,打算靠自己再发展几年。对于风投、上市,还要做深入研究。” IDG是大娘水饺接触的第一个投资客。早在2002年,经过6年时间发展,已拥有50多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1.58亿元的大娘水饺就吸引了IDG公司前来投资,却始终没谈成。“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和他们接触过。”大娘水饺副总经理杨金兔强调说。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非典”时期,大娘水饺一连关了7家店,面对IDG再一次抛出的绣球,仍然咬咬牙,自个儿挺了下来。 “如果‘非典’再持续3个月,也许你现在就看不到我们的招牌了。”公司董事长吴国强曾这样形容大娘水饺当时的处境。 在漫长的3年接触过程中,IDG不断遇到新的竞争者从半路杀出。包括去年出现的鼎晖国际。 鼎晖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曾投资于蒙牛集团、南孚电池、李宁体育用品、新浪网等十余家中国企业,是继IDG后与大娘水饺唯一真正坐下来谈过的风投企业。可靠消息称,如果大娘水饺最终确定接受鼎晖方面的投资,一同进入的还将有摩根士丹利。 吴国强表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要有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的“定力”。这点解释了大娘水饺面对风险投资客的“岿然不动”。“我们都在谈,谈过好多次,现在还没决定。”杨金兔说。显然,大娘水饺并未彻底关上风投资金流入的大门,而只是在等待一个最佳时机。 风投转向? IDG等风投公司对大娘水饺的强烈兴趣本身让人很感兴趣。从1989年11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一个试验项目的风险投资以来,IDG一直扮演着中国的风险投资先锋角色。其投资的项目也多为高科技、高风险产业。 “这几年来,风险投资公司的策略也在改变。特别像IDG,原来都是投高科技的。但是这类企业风险也比较大,而传统企业的效益比较平稳。”杨金兔这样解释大娘水饺受到IDG青睐的原因。 当初投入巨资的8848、美商网都是IDG心头永远的痛。 而鼎晖国际早已从蒙牛等传统企业身上尝到了甜头,在企业上市后抽身。 “具体的回报率没有谈过,但这些风投企业至少需要30%的回报率。”杨金兔说。 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餐饮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500个亿,其中快餐所占比重为20%,约1800亿元,而快餐市场的年增长率亦高达20%。面对庞大的市场,风险投资客们不可能无动于衷。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我国餐饮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在全国排位前100名的餐饮企业,其销售总额只占整个市场的7.3%,而单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两家的销售额就达到10%。 无疑,行业发展空间很大,资金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因素。而这正是风险投资企业所能提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