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风险投资创投业界→新闻
    


美国风投商驳泡沫论 新公司无需忧虑商业模式


cye.com.cn 时间:2006-9-5 11:38:03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我来说两句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Y Combinator合伙人保罗·格拉汉姆

  北京时间9月5日,国外知名博客网站TechCrunch发表了美国风险投资公司Y Combinator合伙人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的专访。格拉汉姆认为,目前并不存在投资泡沫,新兴公司无需为自己的业务模式担忧,最好的公司是那些能对传统巨头构成巨大威胁的公司。

  中新浙江网9月5日电 Y Combinator曾经投资的公司包括社会新闻网站Reddit、网络样式创建工具Wufoo、以及网络日历公司Kiko。今年8月,Kiko团队宣布终止后续开发,并最终以25万美元的价格在eBay拍卖平台上出售。Y Combinator投资创建的下一家公司将是“移动存在”(mobile presence)服务提供商loopt,这家新兴公司还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Y Combinator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对于那些由两到三名黑客组成、拥有自己的创意、但缺乏资金和建议的团体来说,我们是最佳选择。”

  格拉汉姆经常发表有关科技创新和经济学的文章,在这一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他曾经写过三本书,最近一本是O’Reilly公司出版的《黑客与画家》。著名博客马歇尔·柯克帕特里克(Marshall Kirkpatrick)近日对格拉汉姆进行了专访,在接受访谈的过程中,格拉汉姆主要谈到了他对新兴业务模式、Kiko、投资泡沫以及Web 2.0的看法。下面为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马歇尔:很多新兴公司都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因为风险投资公司通常更倾向于大额投资,而规模较小的新兴公司对此并不感兴趣,Dig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局面已经有所改观。你认为对处于早期阶段的新兴公司进行小额投资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趋势?

  保罗:毫无疑问,小额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为现在创建一家新公司的成本很低。如果创始人最初只接受小额投资,未来将会有更多选择;如果接受20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的较大规模投资,创始人也就放弃了早期收购的选择。与此同时,创始人还将面临高速增长的压力,从而可能会在制定决策时犯错。Flickr和Del.icio.us都曾拒绝风险投资公司的大额投资,这并不是巧合。如果一家公司能够通过内部增长发展,也就更容易实现目标。

  你前面曾以Digg作为新兴公司接受风险投资的例子。事实上,Digg获得了28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其主要竞争对手Reddit仅获得了8.8万美元投资。Reddit不仅仅能同Digg抗衡,甚至在可信度和共享等方面还占据优势。据我所知,排名前100位的Digg用户为该网站贡献了56%的头版新闻,而Reddit头版新闻的来源则更加广泛。这主要由于Reddit主要依托内部增长,与Flickr和Del.icio.us一样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

  不论如何,一家仅获得8.8万美元投资的公司可以同获得280万美元投资的公司分庭抗礼,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以前很少发生。

  马歇尔:你曾经提到,是否具有好的业务模式对于新兴公司并不重要,因为好公司的业务模式可能会多次变化。不过,仍有很多人认为缺乏可靠的业务模式是导致投资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保罗:我经常告诉那些公司创始人,最初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业务模式,而应致力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有再好的业务模式也没有用。当然,公司最终还是需要一种业务模式。但经验告诉我们,从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或服务中挣钱,比让产品或服务受用户欢迎要容易的多。

  我认为公司创始人首先应全力打造优秀的产品或服务,而不应过多地考虑挣钱,这一观点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批评。但事实上,Google和苹果都采用了这样的模式,而且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是否存在投资泡沫呢?我并不这样认为。目前的确有很多失败的新兴公司,但这并不是泡沫的定义。一般来说,泡沫是指大量资金投向失败的新兴公司,这种情况现在并未发生。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新兴公司,主要因为创建公司的成本大为降低,而不是因为投资总额大幅增长。

  马歇尔:你认为哪类公司或技术更令人激动?

  保罗: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或技术,我特别看好网络的威力。Sun公司曾经说过,网络就是计算机,但现在的网络已不仅仅是本地局域网,而是互联网加上电话网络。可以说,网络改变了一切。坦白地讲,尽管我是一位投资者,但最令我激动的创意并不一定盈利前景最好,而是那些有望打破传统垄断格局的想法。例如,我喜欢协作新闻网站并非因为能挣到钱,而是因为它们证明了传统媒体所做的工作有多么糟糕。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社会网络公司将发展成什么样子。事实上,各类社会网络公司已经带来了大量的变革。我的理想是创建一家能取代唱片公司的新兴公司。我认为要打败他人,最好的途径并不是采取政治行动,而是发明新事物来取代他们。

  马歇尔:你曾是网络日历公司Kiko的投资者之一,其创始人近日通过eBay拍卖平台将公司出售。当Kiko刚开始拍卖的时候,你曾经表示,Google日历(Google Calendar)的发布以及同GMail的完美结合,是导致Kiko失败的主要原因。你在文章中写道,新兴公司应当从Kiko身上吸取教训,远离Google的前进道路。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开发Google员工可能在工作中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我这一总结准确吗?我也认为,正是由于Google日历API的出现,导致了Kiko的消亡。你是否认为新兴公司在网络生产力应用方面的争夺已经结束?

  保罗:是的,你的总结十分准确。我并不建议新兴公司在Google擅长的领域同后者展开竞争。那么,Google有哪些优势领域呢?首先,Google擅长为自己的开发人员开发工作中使用的工具。例如,Google日历要优于Google视频共享网站,这主要由于Google员工可能会在工作中使用日历,但很少在工作中观看视频。

  Google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大公司,这正是该公司的弱点之一。因为通常情况下,大公司的官僚主义作风更为严重,也更难接受新奇的事物。因此,如果一家新兴公司拥有足够大胆的创意,就完全可以同Google展开竞争,而无需考虑处于哪一领域。不幸的是,Kiko在网络日历应用方面已没有太多创新的空间。

  马歇尔:在你的资金支持下,Kiko团队又创建了一家什么样的新兴公司?

  保罗:现在还不能说,但毫无疑问,我们选择的是最具娱乐性的创意。

  马歇尔:大多数Web 2.0技术都只适用于相对较小的用户群体,你认为这是为什么?一项技术能否稳步发展并在市场上立足取决于哪些因素?你能否共享一下你的看法,我想我们的读者对此非常感兴趣。

  保罗:对我来说,“Web 2.0”也就是“Web”。Web技术并非只对较小的用户群体有吸引力,基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在全球已经有数亿名用户。网络几乎改变了一切。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已经将答案打印在T恤衫上,那就是“打造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新兴公司获得成功也就指日可待。

  要打造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首先需要打造自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上世纪90年代,我的一位朋友曾经编写过一个将语音转换为数据的软件,目的是同他远在中国台湾的女朋友免费使用长途电话服务。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足以维持一家新兴公司的发展。

  如果你的年纪比较大,或是拥有特别的域名,也可以尝试打造你自己不需要,但认为他人可能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但这一方式的风险要大一些。大多数公司最初都依赖于创始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样的公司包括Google、雅虎、苹果、甚至微软。(摩尔)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