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动漫业资本冰山松动 吸引海外风投逾千万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动漫产业兴起的前夜,资本正加快向其进军的脚步,同时本土动漫企业的资金饥渴也得到了部分缓解。
据了解,2005年年底至今,实际落地于国内动漫产业的风险投资额已高达数千万美元。在产业内的不同层面,天使资金光顾的频率明显高于以往。
资本,久违了
2006年7月,闪客帝国确定了对Macromedia公司的战略投资。业内预计此项投资额将达几十万美元,并评价其为FLASH动画内容提供商已经获得风投认可的证明。
之前的5月,美国红杉资本投资公司斥资750万美元与湖南宏梦卡通联手,进行“虹猫蓝兔”系列动画节目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此举也被看作国外风投对本土电视动画原创的“另眼相看”。
英特图首席执行官江国昌认为,国内动漫企业获得资金的管道无非三种:一是国内的创投企业,这类企业更关注投资项目的短期收益,而动漫企业一般盈利周期较长,国内的创投虽然感兴趣但最终难以落实。“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创投的投资数量仍比较有限”。
二是港台资金。港台资金对大陆地区成熟的制造业十分关注,投到动漫企业的资金相对较少。
三是国外资本,这也是国内动漫企业真正的资金来源。“国外一些动漫大亨如迪斯尼等具有财团性质的公司,往往会看中国内的动漫企业。这种投资对我们是急需的,对他们也是有利可图的,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去年12月,江国昌引入近700万美元资金,用于大陆市场的推广计划。今年10月-11月,江国昌将实施新一轮融资计划。他表示,两次融资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融资的标底是技术平台商,后者的融资计划标底则是创意内容商。
内容是硬道理
江国昌同时认为,“分析当前全球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技术和内容,再观察美、日、欧流入国内的资金走向,可以看出创意企业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来了。从资本市场传来的消息是,很多国内的CP在为国际大商家做代工,十几个大商家的资本正慢慢飘过来。”
相对于国外的企业,中国的动漫企业也有一些亮点,但在创业初期如没有外部的帮助很难获得发展。所以,如果创意作品受到国外大财团的欣赏并因此获得他们的支持,“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有技术含量的CP最值钱。据了解,业内知名企业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GDC),最早由梁定邦、梁定雄兄弟投资创办,于2003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其股份于同年9月进入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由于全力制作《魔比斯环》,GDC的财报中出现较大亏损,引发首长四方(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9月对其的收购。正是此次收购解决了GDC的财务困境,《魔比斯环》的开发也得以继续推进。
文盛唐公司董事长刘真雨认为,首长四方进入环球数码,说明了其对于后者内容产业的信心。“他们也是花了很大的决心才完成了这次收购。事实上,此前首长四方在传统的二维动画方面已经收购了广州的统一数码,后在北京成立四方原创,做影视市场。由此看来,首长四方对内容产业的投资非常有步骤,对内容产业链的整合也有极大信心,同时又非常善于规划”。
短期内不能倚靠圈外资本
尽管资本的大门开始向动漫产业敞开,但是国内产业的融资来源仍以了解动漫企业规律的财团为主,这些财团多来自美、日、欧等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很多圈外资本依然处于观望状态。
“规模小的CP融资仍然很不容易。建议他们从自己熟悉的客户里找到了解内情的大企业财团。”江国昌以自己企业去年年底的成功融资为例。当时,英特图吸引了包括香港晨兴集团(Morningside)和一些美国投资商的注意。Morningside非常看好英特图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评价“英特图填补了中国移动3D增值服务市场的空白,其自身的高速发展也增强了我们对它的信心”。
对此,江国昌指出,“这项融资表明了投资方对动漫产业的了解和对项目长远收益的考虑。如果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我们的动漫企业就没有希望,产业也不会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