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普遍的情况是: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历史一般都比较短,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还没有经受过足够的考验,而且大多数是新兴行业,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企业的经营风险远远大于传统行业或业务成熟的公司。因此,上市融资是高科技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板是中国新经济的“孵化器”。因为高科技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高科技投资属于高额投资和长期投资。创业板的推出,正好适应了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业板市场较低的上市条件,为风险投资的变现、退出提供了场所,使风险投资公司得以收回资金以投资新的风险项目,并使高科技企业得到新的巨额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则通过培育与扶植新兴企业成长与壮大并推动其上市,不断给资本市场注入鲜活的生机。高科技产业在创业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营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国新经济。
近年来,出现了两种引起政府和经济界高度关注的经济现象。一是代表我国新经济的、最具活力的一批优质创新型企业被吸引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包括我国3个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以及分众传媒、盛大、携程、如家、无锡尚德、新东方、阿里巴巴等中国知名创新型企业。上述企业市场价值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我国新型创新科技企业到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已有400多家。二是国外大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包括风险投资、企业并购基金等)大举进入中国,不仅在众多中小高科技企业中显露身影,而且已经将触角伸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产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
如果任由上述两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将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因此,国家要把发展私营经济放在国家经济安全这个战略高度去考虑。那么,如何遏制优质创新型企业纷纷“移民”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现象呢?硬堵是堵不住的,也不符合WTO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有自己的创业板资本市场,它们何必花费高于国内市场2-3倍的成本,千里迢迢地到国外去上市呢?解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这一问题的方案就是借鉴美国NASDAQ或英国AIM模式,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创业板市场。
综上所述,建立创业板市场不仅要从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层面来考虑,更要从国家经济安全与自主创新战略这两个高度去思考。政策制定者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创业板市场研究中心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