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金 转制面临两大“坎”
与券商积极“追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商业网站对这些主流新闻网站的转企改制的看法并不积极。一些人士认为,除了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先发优势和经验,缺乏人才和资金,将是制约新闻网站转制的两道“坎”。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表示,互联网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例如搜索引擎就是一个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刚从事业转制过来的新闻网站的并不具有这种人才基础。能否迅速积累起人才的优势也是未知数。同时,新浪从发展至今投入了超过50亿元人民币,目前也只是在一定领域趋于成熟,足见这个行业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相当大。“从政府‘输血’到自身‘造血’,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果改革不触及制度设计问题、不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就将新闻网站放到市场上去参与竞争是很难获得成功的。”陈彤说。
据了解,目前需要转企改制的新闻网站在体制上大致有三类,一是依附于母媒体,作为媒体集团的网络部存在,财务、人事均不独立;第二类是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运作;第三类虽然是独立企业法人,但仍受属性所限,经营和融资能力有所局限。
业内人士分析,从当前情况来看,新闻网站的人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新闻采编为主,缺少市场运营和多种业务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尽管新闻网站拥有内容资源,但普遍缺乏整体经营策略,很难在与商业网站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以今年的世界杯报道为例,商业门户网站的世界杯专题从题图到栏目、从数据库到网民互动,都能看到广告商的身影,而新闻网站世界杯专题的广告经营则相去甚远,甚至新闻网站的世界杯专题中一个广告都没有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认为,相对于商业网站,重点新闻网站的优势在于,可调动的各种资源以及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力。但是,从现有新闻网站的体制和观念来看,仅靠同质化的内容已不足以支撑赢利的需求。如果在改制后不能及时促成有投入、有产出、有回报的产业化运作,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这种优势也很难长久。
培养多元“造血”能力
转企改制之后的新闻网站是否能够因体制上的转变而迅速迎来发展的春天?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困难还在改制之后。
“转企改制是发展之源,但是改制后将要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必须有所准备。与其说新闻网站上市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如说上市之后的路更加具有挑战性。” 中投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严浩表示,“中投前期对新闻网站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根据对它们盈利模式的了解来分析,虽然有中央、行业和地方等不同类型,但多数都存在内容相同、模式相近的问题。市场最终能否容得下这么多类似的新闻网站?以行政手段推动改制和上市,投资者会不会接受?这都是问题。”
据了解,目前成熟商业网站大多业务都比较全面、均衡,而且其所经营的业务中,必定有1项或2项强势业务占据行业领头羊地位,形成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如新浪的新闻、搜狐的输入法和浏览器、腾讯的即时通信、网易的邮箱和游戏、百度的搜索引擎,能够以核心业务或核心服务带动、影响、辐射到其他业务、内容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与之相比,新闻网站的业务结构则略显单一,网站定位为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但新闻内容的比重太大,其他的网络应用比较缺乏。
李梅建议,改制上市之后的新闻网站要适应市场化竞争,必须重视整合股东相关业务资源,建议以新闻网站为平台,大力开展互联网电视、电子商务、媒体数据库、搜索引擎、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形成稳定可期的赢利模式。“此外,还必须强化公司治理,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解决历史问题对网站未来发展和后续融资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做好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准则转变中的财务衔接,以及解决职工身份的转换等问题。”李梅说。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 利用资本市场对新闻网站的较高的关注度追捧,势必为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择机上市的创造条件,加快这一进程。但是,资本的逐利曾经造成了商业网站上市圈钱泡沫,在此轮新闻网站改制上市中,也应当引以为鉴。(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