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再次成为焦点人物。之前她频繁现身于娱乐新闻,因儿子汪小菲和大S的婚礼声名大噪;这一次她又掀起舆论风暴,炮轰其投资者,称“引进他们是最大的失误”。
她炮轰的对象是鼎晖,中国PE最早探路者(300005)之一。面对张兰“他们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那么少的钱稀释了那么大股份”的指责,鼎晖一直保持缄默。
这是一场颇受瞩目的对决,双方分别是创业者和投资圈内的佼佼者。以前,投资者关系一直隐于幕后,即便暗流涌动也极少搬上台面。
张兰曾经试图清退股权,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类似情况并非孤例,更早把这种矛盾公之于众的是当当网总裁李国庆,他上市后即在微博上炮轰投行,外界哗然。
最近一两年,天使投资、VC、PE,无论被投资企业处于哪个创业阶段,都不断有创业者或投资者将矛盾公开化—其争夺的焦点就是公司股权。
李国庆力挺张兰说的“创业者经常被金融家拦路抢劫”,因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创业企业频遭创业投资机构绑架,被迫低价出让股权。但是,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力量对比也在此消彼长,在支付宝用反VIE的方式清退了大股东雅虎之后,创业者们的心思活络了。
金融家们则认为,“没有得到公众和投资者的理性对待”。一位接近鼎晖的内幕人士说:“(俏江南)实际的估值在当时环境下,简直是天价。引入私募后,俏江南的扩张速度和成效一直没达到预期,从道理上说也不好要求股权调整,让投资人让步。”
创业者携手资本之时,往往是产业最好的年景,双方可以共同期待丰厚的收益。然而当产业环境、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两者的利益冲突就会凸显。搜狐CTO兼搜狗CEO王小川说,“十年来市场上的资金量的确比原来多,相应钱的价值越来越少了。问题不是简单的孰强孰弱,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如何将利益最大化。”
一切股权暗战都源于供求关系的转换: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创业者也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成熟了。
强弱转化
投资人对创业者提高“警惕”是从几年前几起创投界的知名失败案开始的。
两次被业界引以为戒的教训都来自服装行业。PPG、ITAT都是当年被推崇的投资案例:成立后一两年销售过亿成为业内领头者,再过一两年公司就能上市,投资者获得更多回报。但是,两位创业者一位不知所踪,一位涉嫌财务造假。两个案例中,中招的既有著名投资人,也有深圳著名阳光私募,参与者损失的不止现金,还有名誉。
于是投资人开始利用资金换取更安全的“筹码”,比如争取更多股权、对企业经营干预更多以及增加董事会席位。那时,由于市场上现金还不够充沛,创业者往往希望融到更多的钱,但又不愿意放弃股权。大量“对赌”协议,在此时签订。
一位投资人说,对赌协议这个叫法本身就是对资本的“妖魔化”。投资是商业行为,不是慈善。“创业者说自己的股权值更多的钱,投资者不认可,那怎么办?那就签订协议,如果达不到业绩承诺就把股权转让过来。为什么是资本胁迫创业者呢?双方都是自愿的!”
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在其后开始迅速扭转。2007年前后,进入投资领域的热钱越来越多,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更多的钱在追逐少量的优质创业项目。
投资人开始颇费踌躇。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以移动互联网为例表示:其实移动互联网很难创业,互联网巨头们虎视眈眈不会放掉这块大肥肉,一个腾讯进来就可以随时咬死你。“我们不投吧,又担心错过这波机会。投了吧,又心惊胆战的。”他说。
尽管在投资条款中,还有大量的类“对赌”协议存在,但显然,在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天平关系中,创业者已然成为翘起来的那一头。
对于创业者们来说,以前投资人是“神”或者“天使”。现在则是一群既爱又恨、需要小心打交道的家伙。
那些颇具实力的创业公司,甚至会因投资者频繁上门不堪其扰。即便愿意坐下来谈判,对投资者也很苛刻。电商代运营企业兴长信达董事长刘磊把对投资者的要求总结为:“给钱&闭嘴!”
刘磊不是孤例。好大夫创始人王航跟随周鸿多年后出来创业,却选择了雷军的天使投资,因为据他说,他可以直接大大咧咧地跟雷军说:“你不要来开董事会好不好?”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