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家中国的“维基百科”能够一举拿下来自德丰杰风险投资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1,500万美元的投资?
因为在中国,克隆流行网站仍然是十拿九稳的成功之道。但并不是随便复制一个就可以成功。有必要对网站进行调整以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注意:它需要比西方的原版网站更加先进。
如果它的CEO能像互动百科CEO、“海归”潘海东一样,能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游刃有余,也会大有助益。
潘海东于2005年创立了类似于维基百科(Wikipedia)的网站“互动百科”。这一复制品和原版的差别在于,维基百科是非营利性组织,而互动百科是商业企业,其收入来源是定向广告,特别是“小百科”这一面向企业的内容打包营销服务。
互动百科的覆盖范围仍然无法与全球性的维基百科相媲美,后者涵盖了281种语言,6,900万文章和图片以及2,800万用户。但互动百科是中国市场的领军者,拥有95%的市场占有率和210名员工,网站的360万用户也已经建立起了500万个条目。
同其他成功的模仿网站类似,互动百科在原版网站的基础上添加了适应本土口味的设计。网站基于开源的中文wiki软件,界面简单易用,用户可以点击各类图片和图标进入设计巧妙的各个分类中。社交媒体也被整合进网站中。“新知社”方便用户分享科学信息,“维客小组”供用户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还有交换版权图片的图片中心。
互动百科有着它自己的常用用户鼓励计划,投稿者可以通过累积积分以兑换礼物。信息也进行了适当的分类,以使获取变得更加简便。例如,有一个名为“人气排行”的榜单,公布科学、历史、地理和经济等不同领域条目的分类排行。
在其最具创新性的功能中,有一个是博物馆信息平台,还有一个每5分钟更新一次的热词榜。“我们像维基百科一样严肃,但同时也有娱乐和紧跟时代的内容,”潘海东表示。
互动正在推行的另一个创新是叫做“小百科”的商业内容打包,可以按照需求定制,由业内专家撰写。
36岁的潘海东跟随了第一波从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毕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的浪潮,回国创办克隆企业。在2002年从波士顿大学拿到系统工程学博士学位之后,潘海东立即搬回了北京。
潘海东特别能侃,他喜欢讲他是怎么引起蒂姆 德雷伯(Tim Draper)注意的故事。德雷伯被潘海东的昵称PHD给吸引住了,觉得他一定非常聪明。他因此得以和德雷伯会面并得到了启动资金。
互动百科从德雷伯、北极光风投公司(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和DCM风投公司处总共融资3,000万美元。对于一个用户生成内容的网站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潘海东对互动百科的未来的还有更大的规划。他希望为网站建立一个手机平台。
而且,你猜对了,他正把眼光投向海外公开上市。哪个由硅谷投资的中国初创企业不是如此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