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婴儿用品市场仍处于启蒙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品牌婴儿用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云月投资的创始合伙人苏丹瑞笑道。
2月10日,广州英爱贸易有限公司宣布,云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完成对广州英爱贸易有限公司的绝对控股权的收购,本次收购及后续总投资约为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3亿元。自此,云月投资也将成为英爱公司的境外持有人。
据了解,云月投资是一家专注中国国内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管理总资产5亿美元。在入主英爱之前,云月投资创立12年来也只投了12个项目。这样的数字,即便是与不少中国纯本土PE相比也并不算大。但值得关注的是,在云月投资的12个项目里,亏损的只有1个,拥有超过90%的惊人投资成功率。
收购广州英爱,是云月投资首次涉及中国婴童用品行业。为何选择这样一个“冷门”行业?作为成功的PE,云月投资又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对其创始合伙人苏丹瑞(Derek Sulger)进行了专访。
苏丹瑞是美国人,有着美国式的开朗健谈,也富有美国式的冒险精神。自哈佛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伦敦高盛投资银行任职7年。1999年,28岁的苏丹瑞放弃了伦敦高盛执行总监一职,前往上海实现创业梦。
在此之前,苏丹瑞从未到过中国,而此时亚洲金融风暴也还未平息,这个冒险的决定遭致不少亲友的劝阻。但苏丹瑞却一意孤行,要在这个“月亮背面”(注:云月的英文名lunar有月亮背光面的意思)般陌生的地方开始自己的新事业。
在中国,他从无到有创立了3家公司,分别为掌上灵通、英思克计算机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捷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后苏丹瑞又创办云月投资,专注于投资在城市化发展和扩大内需过程中收益的中国民营企业。
掌上灵通抢占短信市场,5年投资升值上百倍
1999年,苏丹瑞投了500万美元,在上海创立了一家名为“掌上灵通”的手机服务公司。这钱是东拼西凑而来,包括他在高盛7年的全部收入、亲戚朋友的钱以及高盛前老板的投资。
“当时中国手机还只有少数人用得起,有手机的人也是以打电话为主,很少有人发短消息。”苏丹瑞回忆说,那时正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公司把目光投向网络。朋友们都不看好苏丹瑞的创业计划,但他不为所动。
“我曾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市场。”苏丹瑞说,他认为中国手机市场必会有短信方面的需求。果然,中国手机用户很快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一年后,中国手机用户从500万迅速增加到3000万,再过了几年,这个数字又增长到一两亿。“掌上灵通公司刚开始的40名员工中只有3人拥有手机。一年之内,所有的员工都有了手机”。
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决定,苏丹瑞觉得很幸运,因为自己在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手机市场的爆发,也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消费市场强大的购买潜力。
“中国很多人手机上收到的第一条短消息就是我以前的这家公司发出来的,比如2000年中国在奥运会上拿了某项金牌之类的体育新闻。”苏丹瑞笑着说,作为中国最早为手机终端用户提供无线媒体、娱乐及内容交互服务的企业,掌上灵通很快获得了成功。
2004年,掌上灵通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上市时市值达到5亿美金。仅仅5年时间,从500万美元的投入到5亿美元市值,苏丹瑞的创业传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为IT行业津津乐道。
“云月模式”打造另类PE,12项目11个都盈利
苏丹瑞之后创办的另外两家公司也表现不俗——英思克计算机有限公司于2005年高价售出;而他本人现在仍然担任着首席财务执行官的上海捷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去年国家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时获得了全牌照的两家公司之一,另外一家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
“你做透了一个事情,就会从中发现一些相关联的机会。”苏丹瑞说。2002年,他从掌上灵通的客户广东移动那儿得知,当时移动运营商普遍面临一个新问题:手机用户如何来缴付手机费。于是他迅速成立了捷银,从为广州移动提供用户交纳手机费服务开始,迅速做大。
这种专注于一个行业,再从中发现相关联机遇的原则一直贯穿着苏丹瑞的投资生涯。在创办掌上灵通等3家公司的同时,苏丹瑞还创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云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市场上其他PE机构相比,云月投资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异类。
“我们有自己的云月模式——就是参与内务、关注内需和扎根内陆。”苏丹瑞介绍说,在投资领域和策略上,和追逐互联网、清洁能源、医疗健康等热门领域的中国VC/PE机构不同,云月投资的项目是一些相对的冷门行业,如林业、果汁饮料、食品、水泥甚至易拉罐生产、胶合板制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