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风险投资创投业界→新闻
    


案例解析AOL与时代华纳的并购败局


cye.com.cn 时间:2012-3-15 11:01:06 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凯斯和李文的关系,也远不是人们想象得那样合拍。就在他们宣布合并的前一天,《新闻周刊》说,凯斯和李文关上门在屋里进行了激烈的权力之争。即将出任CEO的李文,担心自己割让给指定的董事长凯斯的权力太大太多。的确,他对凯斯的为人很了解,凯斯的公司在这场交易中股票水分太大,而这点恰恰是投资人看不到的。据说,李文在交易的最后一刻,差点甩手离开。他们在分工上也莫衷一是:凯斯管理整个的公共政策和技术事务,而李文则照看核心媒体与在线业务。但是在电视公众面前,两人尽其所能表现得很和谐。

两公司的文化差异巨大,在关键点上无法弥合:对待收入预期的报表上,一个讲求实事求是,一个愿意夸大其词。最终,他们公布的财务结果的承诺云里雾里,高得不合实际。当时公司负责联系时代华纳与华尔街分析师的杰丽·尼古拉斯,强烈反对发布30%利润之说。她主张对华尔街实话实说,强烈批评美国在线的“财务造假。”

时代华纳的员工看不惯美国在线的同事放荡不羁的IT作风,美国在线的员工也瞧不起时代华纳同事的刻板保守。一位业内专家曾如此感叹,这就像一批西装笔挺的老人,跟习惯穿牛仔裤的年轻技工在一起,他们很难相处。

为何热衷合并?

为什么李文那么想要合并? 他没有直接讲过。“我已经是明日黄花了”,他曾经对《新闻周刊》说。他对当年先进技术改变人生的时代念念不忘。1975年,作为时代公司HBO分部的老总,李文在网络上实现了从微波信号向卫星信号的转变,这一超前的举动大大改变了商业格局。李文还做了许多的技术突破,在DVD的前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九十年代,他发布了众多成本昂贵的科技成果,确保了自己在数码时代的中心地位,其中包括时代的探路者门户和缆线信息高速公路。李文担心时代华纳的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运作中会跟不上趟。他左顾右盼,发现美国在线可以帮助实现他的技术理想。

美国在线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旗下的另一公司CompuServe定位于增值业务。多年来,凯斯和李文在生意场上几度相逢。他们曾经做客白宫,拍摄华纳兄弟的电影。对比李文和时代华纳,凯斯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所不具备的东西很多,例如没有实体资产,没有一个能够维持稳定收入和利润的媒体企业。凯斯尤其担心的是:客户会摒弃他的手动拨号服务,转而采用缆线公司提供的连接方式。他担心他那炙热的股票只是昙花一现。

凯斯在和李文谈婚论嫁的时候,故意隐瞒自己的实力,想让美国在线占有联合公司更大的股份(后来的确如此)。但事实总有一天要大白于天下,到了2000年5月宣布联合公司管理结构时,两边为此剑拔弩张。当时,双方的COO理查德·帕森斯和鲍勃·彼得曼每次见面都争吵不休,谁都想占大头。美国在线还把许多时代华纳的经理人从高级职位上扫地出门。“也许这就是凯斯方案”,时代华纳的一个经理人愤愤不平地说。

暴发户式的傲慢

美国在线一朝权力到手,随即开始本性暴露。据时代华纳的负责人讲,他们的美国在线同事经常在帕森斯背后指指点点,说他老朽。美国在线的经理人也不喜欢李文。他们议论说,李文太过古板,墨守成规。美国在线的迈克尔·凯利担任联合公司的财务总管之后,这种紧张关系公开化。凯利在一次两个公司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提到1998年他们收购网景的案例时说“我们当时把他们都给开了。现在,我们要着手做同样的事!”

他们为什么这样傲慢?这样不可一世?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线当时的股值很高。但是,就在大家吆喝着合并的时候,美国在线的股值开始随着网络泡沫一降再降。2000年6月,两个公司的股东投票批准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数月后,合并案获得权威当局批准。当时,美国在线的股值下降引出诸多质疑,甚至在时代华纳的管理层中,大家也都在问,这场合并是否应该就此打住?根据两个高级经理人的说法,讨论最后围绕着是否要付出50亿美元的赔偿金,来了断此笔生意。一些运营部门的负责人赞成让合并流产。

美国在线的经理人试图打消人们对于业务前景的担忧,特别是对在线广告业务的担心。他们狡辩说:作为业界领袖,美国在线已经成功避免了竞争对手正在遭受的广告费下滑的风险。另外,两个公司的优势集中,订户集中,完全可以抵御市场变化。到了2001年1月11日合并最终实现时,随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祝福,颂歌声四起。“美国在线出类拔萃,与其他网络广告载体不可同日而语。”李文以这句话结束了合并庆祝会。

合并后的第一个秋天,财务数据开始惹人担忧。广告和电子商务销售明显下降。股值整体减少一成。李文和彼得曼试图引导公众视线聚焦在联合公司获得的众多订户上。“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证明,我们的合并是成功的。”李文说。彼得曼补充强调说: “这个季度,我们看到两公司的协调能力更强了!” 两人一唱一和,为自己愚蠢的乐观情绪输血打气。

穷途末路

压力上升,股值下降!两家公司合并后一度攀高至近60美元的股值开始狂泻。再乐观的预言也无济于事。紧接着,“9·11”恐怖袭击劈头盖脸。13天以后,李文干脆将股值变化完全归因于恐怖袭击。再后来,他不得不承认许多观察家所怀疑的事实: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没有能够实现他们所预见的110亿美元的现金流,准确地讲,差距10亿美元,公司在华尔街的信誉大跌。

“9·11”后,李文变化最大。他公开说随着股东人数锐减,他调整了重点。他对投资人说,要砸重金重建“公共信任”,而不再仅盯着利润不放。“我是CEO,我必须这样做,我不在乎别人怎样讲。”李文和凯斯的冲突也日益公开化。李文欲收购AT&T光缆部分,如果交易实现,时代华纳的光缆就可以遍布全美1/4的国土。对此,凯斯与他势不两立,导致董事会危机。李文行事简单,不征求董事会的意见就着手进行光缆购并业务。“凯斯认为这是很大的问题,凯斯不喜欢李文的行事风格”。一位知情人说,“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2001年12月5日,李文愤然辞职。他们的关系当初就因为在光缆并购的问题上,发展到后来,再次由光缆问题生出新的不和,成为致使他们关系完全破裂的最后一根稻草。临走时,李文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成功地把位置交给了COO理查德·帕森斯,而不是按照大家理解的那样,让鲍勃·彼得曼接班。

公司的坏消息铺天盖地。2002年4月,公司宣布,出现了高达540亿美元的亏损,反映出公司自合并以来的颓势不可挽救。公司不得不为购买美国在线欧洲部贝塔斯曼的利息而多付70亿美元。债务因此攀升到了280亿美元。2002年7月,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早在合并前就开始进行的关于美国在线做假账的调查。文章说,“美国在线为了收购时代华纳,虚报了自己的广告收益。这些天,美国证交委和司法部已经介入调查,使得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票降至8.7美元。”

也许没有哪个股东比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副董事长泰德·特纳更加生气的了。他在联合公司原本价值72亿美元的股票,只剩下2亿美元的零头。一次早餐会上,当着洛克菲勒中心彩虹厅众人的面,特纳大爆粗口,夹杂着李文名字的骂声不绝于耳。


2002年末,时代华纳宣布公司亏损将近1000亿美元。2003年9月17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将公司名称改回为“时代华纳”,公司的标志也从原先的美国在线的标志改为合并之前时代华纳的标志。2009年12月10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正式开始分拆交易,结束了两家公司将近10年的联姻。一场美国式的肥皂剧就此结束。

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尖刻的比喻所言,“企业合并要比好莱坞明星结合的失败率更高。”像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这样的强势企业结合,面临的更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冲突和新旧企业的“代沟”。“从当初合并企业后命名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就可以看出,谁也不甘心成为对方的附属品。”一位业内专家这样说。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