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无形资产是好的创业板公司的基础
纵观全球的领袖企业和著名的跨国公司,无论是高科技公司还是传统公司主要是靠其无形资产获取较好的收益。福布斯杂志评出的2008年“高科技10大现金之王”是:IB M,惠普,谷歌,戴尔,微软,甲骨文,苹果,EM C,思科 ,英特尔。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上述许多公司也进入了2008年和2009年在美国获得专利的前10名榜单。以2009年数据为例:IBM公司以获得4914项专利名列第一;微软公司获得2906项专利,名列第三;英特尔公司获得1537项专利,名列第八;惠普公司获得1273项专利,名列第十。
这10大公司中除IBM公司以外,9个公司都是在美国的创业板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培育的这些世界顶尖公司,其中经验之一就是这些公司具备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优质的无形资产,其股票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纳斯达克市场的这些优质的公司值得我们学习。
创业板要以优质无形资产作为准入标准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状表明: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设立无形资产必要准入标准迫在眉睫。
这个必要准入标准不仅是原则规定,而且还要有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最低无形资产准入标准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1、公司必须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
我们强调的是“拥有”各类知识产权,而不是仅仅申请各类知识产权。
首先,拥有才是真正的有效权利。公司上市前应该提交拥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显示其权利的法律证书。申请仅是获得知识产权的必要前提,任何申请都有两种可能:批准或不批准。对于提交申请的,各相关部门还要依法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才有可能授权。
其次,从申请到获得相关权利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发明专利从申请到获权至少要经过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期间要经过实质审查;注册商标的申请也是如此,大约也需要三年的时间。仅有“申请”能否授权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的对公司经营种种制约,最终会影响到公司的收益。
以往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的报的仅是申请专利数量,而没有授权,这说明此类型公司的技术创新起步较晚,没有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成立了近十年都没有一个专利申请,而在公司上市前的一年或半年突击申请了若干件专利。其专利申请的动机很难与自主创新联系起来,好像是为了公司上市而被迫申请专利。这类公司的风险较大。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各类知识产权必须是“拥有”,把那些只是“申请”而不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拒之门外,防止有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的公司进入创业板市场,将风险转移给社会公众投资者。
要针对不同的类型的上市公司,设定拥有不同的知识产权要素准入标准:
所有的拟上市公司都必须拥有与公司主营业务相一致的注册商标,没有注册商标的公司说明其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或在商标方面有较大的风险,不应安排发行与上市。
所有制造业的公司必须拥有与之技术领域相符的发明专利。高新的技术成果,如果不申请专利,无法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来投入巨额的开发费都可能难以收回。发明专利不仅代表技术水平,同时也显示出企业控制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没有专利特别是没有发明专利的公司,很难成为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
建议创业板的公司名称也要与发明专利对接,凡在名称中冠有“科技”、“高科”、“高新”、“航天”、“航空”、“生物”、“基因”、“制药”、“高分子”、“新能源”、“新材料”字样的公司,不仅要说明冠名的理由,更要必须拥有相应的发明专利。
软件企业必须拥有软件著作权。
农林业的公司必须拥有植物新品种权。
2、必须有清晰的专利权或软件著作权的盈利模式
在拥有相关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公司还必须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有规范的知识产权产业化路径。拥有了知识产权只是法律的认可,而无形资产则是在法律认可的基础上,市场对其的再认可。只有市场的认可才能完成由知识产权向无形资产的转变,才能获得持久利润来源。要避免类似“朗科科技公司的悲剧”在中国股市重演。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