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产品(Product)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选对方向。如果产品的方向选择有误,团队再好也无济于事。以太阳能行业为例,早在三年前,宋安澜就对该领域的投资前景进行了关注。当时在考察过众多公司后,他发现,太阳能行业出现的投资热潮并不是市场行为,而是在几个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出现的。经过深思熟虑,宋安澜决定放弃在这个领域投资,“现在看来,我们的决定很明智。如今几乎所有在太阳能领域的投资项目都不赚钱。”
除了要选对产品方向之外,在投资的决策过程中,VC机构还要特别注意技术发展阶段制造的障碍。仍以太阳能行业投资为例,在进行投资判断时,关键的一点是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否能和普通电网的发电成本基本持平。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就需要政府进行补贴,否则必然亏钱,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赚钱的投资人就没有进入行业的必要了。但宋安澜也不无乐观地表示:“太阳能技术一定还会不断发展,未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到时侯这个行业就有发展希望了。”
投资人对企业产品市场潜力(Potential)的判断也非常重要。宋安澜认为,投资的合理逻辑是要在大池塘里抓更多的鱼,而不是在小池塘里抓一条大鱼。一家盈利达到3000万并且占有90%市场份额的公司,并不是VC机构理想的投资标的,因为其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已经很小。
至于最后一个P——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宋安澜举了一个经典案例,即发端于吉列公司的“剃须刀-刀片”模式。早先剃须刀的刀架和刀片是一体的,售价比较贵,但销量不可预测。后来吉列发明了可更换刀片的剃须刀架,同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用廉价的剃须刀架锁定客户,然后用高毛利的刀片的持续销售来获取盈利。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刀架的销量就可以预测刀片的持续销量。“卖出一个东西,会带来后面的连续销售,这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宋安澜说。
软银看好的投资大势
想要投资成功,VC机构还要注意把握宏观经济环境。有人说,美国早期的创业投资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看准了二战后出现的婴儿潮。如今中国经济面对着城镇化、工业化、消费升级这三大利好,由此必将引发大量投资机会。在此大背景下,软银中国对投资重点做出了相应调整,将投资的布局重点放在了有“规模效应”的“必须品”业务上,关注行业包括TMT、清洁技术、医疗健康、消费零售等。
在宋安澜看来,TMT领域存在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无论国内国外,这一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而且发展快速。“我们尤其看好包括移动商务、移动办公在内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尽管这些行业仍然面临网络安全问题,但依然最有投资价值,将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同时指出,移动游戏可以充分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同样具有很多投资机会。
“清洁技术要区别对待,太阳能行业虽然现在不景气,但在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能重新反弹。至于风能,已经严重过剩,我不太看好这方面的投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能源效率、环境治理、水资源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宋安澜说。
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深化改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会有较大增长,其中蕴藏着投资良机。同样,在消费零售领域,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未来将有很大投资机会。
目前,软银投资在这些领域已经进行了广泛布局,投资案例包括中国领先的数据业务连续性/灾难恢复服务提供商万国数据、云计算设施提供商EDC、互联网视频播放PPLive、节能专家神雾、海泰环保、医疗设备提供商理邦、医疗服务提供商迪安诊断、中国液态食品包装的领导者普丽盛包装,等等。
而对于现代农业领域,软银中国一直持观望态度。宋安澜解释说,之所以态度有所保留,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过于重大;第二,农业的可扩张性差;第三,投资收益不高。而在具体投资现代农业时,以种植为主的前端项目投资难度较大,因此投资机会主要在于后端做品牌和深加工的企业。
为了提高判断的成功率,软银中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实行合伙人带队制:由一位主管合伙人带领一个小团队,成员包括投资经理、投资总监、合伙人等。投资经理在收到商业计划书之后先进行筛选,留下的项目会被提交给小团队的成员讨论,之后会在公司全体会上推介其中较有价值的项目。在软银中国,全体成员每两个星期会进行一次面对面沟通,召开项目初审的投资委员会会议。如果小团队推介的项目通过了初审,小团队就会跟公司商谈投资意向书的细节。签订投资意向书签订后,软银中国会开始尽职调查,并在45~60天内确定投资合同,完成交割。意向书在签署保密条款后立即生效,即便最终没有投资,软银中国也要在几年内承担保密义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