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板和主板IPO的重启,创业板的闸门也即将拉开。近日来,来自管理层的声音在不断向市场传递信号,随着创业板市场主要规则的制定与发布,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后续配套规则也将会浮出水面。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日前公开表示,将在最近一两个月内,制定和发布创业板后续配套规则,组建创业板发审机构和创业板发审审核委员会,做好对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培训,督促证券公司落实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安排,确保创业板顺利推出,平稳运行。
在此之前,中国证监会曾宣布,自本月15日开始,投资者可以在券商处办理创业板开户手续。上周末,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X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征求意见稿)》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7月3日至7月17日截止。
按照程序,此两文件征求完意见并正式实施后,即可受理相关企业上创业板的IPO申请。与主板相比,创业板信息披露要求更严,如IPO申报材料中增加五项内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对招股说明书的确认意见;保荐人对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发行人自公司设立以来股本演变情况说明及相关人员确认意见等。招股书则突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及其成长性和自主创新方面的相关披露。
创业板推出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在于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稳住中小企业就稳定了就业和长期发展问题,对此,市场也予以积极的肯定。但由于创业板风险较大,其利益相关者又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广大投资者。对此,业内人士观点几乎一致,为维护投资者相关利益,监管层不得不在创业板推出前进行巧妙的制度设计以及完善的后续配套规则。
光大证券分析师黄学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出台的一些具体规则主要是针对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以及与发审相关的一些游戏规则进行了制定。而对于创业板后续配套规则的制定,监管层可能主要会对投资者的游戏规则进行严格制定。比如机构如何参与,普通的投资者又如何参与等。“我想这个肯定会有些规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