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能在一夜之间为一个企业打造一个天堂,但是更多的案例表明,地狱要比天堂更容易打造。在网上对企业负面信息的传播要比正面消息的传播快得多!而网络上的负面消息很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网民并不会去调查事件的真假,只会关注,怀疑,议论!最后企业的口碑就会被毁于一旦。所以清除负面信息负面报道刻不容缓!”请注意这是一家公司的广告语。(中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
任何存在监管漏洞的地方都是暴利生意滋生的土壤。对长江大学溺亡学生的报道中对“捞尸人”的调查尚未平息,“删帖公司”又浮出水面。现在如果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删除负面信息”,就可以找到关于“职业删帖”的相关信息20多万条。形形色色的职业删帖公司纷纷涌现,“删除网帖”成为他们的生财之道,被美其名曰“网络危机公关”。
“网络删帖”一词或许对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也就止于过眼云烟。在中国之声的这则报道之后,人们才蓦然惊觉,承载了民意寄托的网络中也有超出我们想象的复杂和黑幕,而且这种删帖公司的为数之众令人乍舌。我们不仅怀疑,网络上究竟还有多少我们未知的虚假,还有多少被掩盖了的真相?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承载了民众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伸张的冀望。而所谓的“企业危机公关”,无非是进行暗箱操作,通过人为干预达到为企业掩盖劣迹的目的。这无疑是侵害了民众的知情权。须知纸是包不住火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对企业来说,到了那个时候,或许损失就不可挽回了。
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下去,企业的所谓“危机公关”尚且算可以说得出口的,恐怕还有更多的“公关”是说不出口的吧。这不能不让民众对网络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再度划上问号。
愚以为,正是网络监管的缺位才让这些所谓的“危机公关公司”找到了敛财的大好门路,还有那些为了钱财不顾道义廉耻,不惜铤而走险的网络新闻从业者们,也到了该被治理治理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