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方便、快捷、时尚,越来越广为消费者所接受。市工商部门今天发布“3・15”消费警示,网络购物诈骗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消费者注意规避风险。
网购陷阱主要有三
据最新统计,今年网购首次进入了消费者十大投诉的名单之列,而且是投诉增幅最大的门类。
市工商直属分局负责人总结指出,网购陷阱主要有三大套路。第一招:利用视觉误差或者大玩文字游戏,让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好感,但实际物品同网上宣传并不相符或商品质量低劣;第二招:商家不及时送货,或收到定金之后便神秘失踪,空手套白狼;第三招:售后服务无保障,消费者投诉无门。还有更为隐蔽的招数,那就是偷盗密码,直接涉及侵财案件。
七招规避网购风险
消协有关专家总结了“锦囊妙计”,教消费者规避网购风险。首先是充分了解商品。最好对要买的东西了如指掌,包括市场价格、网络价格、批号、外包装、出产地等;第二,一定要选择专业的购物网站。正规网站有国家通信管理机关颁发的ICP认证号,还有工商局颁发的网站“红盾”标志;第三,选择信用度高的商家。在网上购物时,最好先查看卖家的注册时间、所交易的商品、消费者对卖家的评价和留言内容,一般来说交易次数越多越可靠;第四,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交易。交易之前认真阅读交易规则及附带条款,一定要选择必要的交易工具,如支付宝、安付通等;第五,保留有关单据和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以便发生纠纷时快速取证;第六,收货时一定要“先验货,再签收”。货到时当面打开确认,确认货物是你需要的、没有任何问题后再签字。一旦发现货物有问题,不要签收,直接退货;第七,正确保护自己的网银信息。网购已经完成了,并不意味着风险就彻底解除了。现在网络病毒有可能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盗取了你的网上银行账户信息。所以记得给自己的电脑设置系统密码,安装防病毒软件,按时升级,定期查毒、杀毒。到银行办理网上银行U盾或者文字证书。另外不要在别人的电脑上,甚至网吧进行网上购物。
网购维权从何下手
一项调查显示,网上买到过假货的人占74%。工商和行业管理人士表示,一旦产生消费纠纷,在证据调取上,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网络购物程序过于简单,是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网络购物还存在不少法律缺陷,我国尚未出台专门规范网购的法律法规,在准入、自律和监管机制方面有所缺失。
有关专家指出,眼下有关职能部门为网购者提供的保障有限,更多的时候需要网站的规则限定和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欺诈和纠纷问题,消费者可向网购网站或消协提供相关交易等记录,进行投诉或举报。倘若遇到网购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