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我自己是个急性子,一件事情不做完,总是压力很大。所以,工作中就有点工作狂。恰恰现在所在的公司中,管理团队也是这个劲。为了一个产品特性,为了一句广告语,管理团队会几天几夜不休息。想出来妙语后,大家都手舞足蹈。过了一天,又被自己推翻,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又是通宵达旦地头脑风暴。这样的团队是令人喜欢的,有一种不断推翻自己、追求完美的力量在左右着大家;这种力量不是指令,而是来自管理团队本身的行为:事情没有做好,不是员工的错误,而是管理者的问题。
仅仅管理者具有激情还是不够的。为此,公司创业的时候,需要招聘同样具有创业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能够承受压力,能够在关键的时间点前达成目标,能够以身作则,坚守岗位;能够在任何客户需要的时候,出现的客户的面前。而抱着打工心态、为工作时间斤斤计较的员工将败坏这样的精神。公司越小,招聘员工时就要更加苛求。
但是,这恰恰是创业型公司的一个弱项,创业型公司往往是小公司,办公地点一般,公司没有知名度,待遇也一般,很难吸引到很优秀的人才。而创业者的激情很容易被误解为煽动和画饼,期权也是不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创业者只好退而求其次,降低了人才的标准。
降低了人才的标准,就会导致实施力的衰减,这样,创业者的愿景是否能够实现就要大打折扣。马云的伟大在于,他在创业阶段的人才仍然是一流的,因而保证了阿里巴巴的成功。而门户网站们的成功则在于他们在创业阶段都有灵魂人物,同时有能够在早期筹措到了现金,由此保证了关键岗位的标准是很高的。
我在E人E本公司启动招聘的时候,办公室还没有装修完毕,临时借了一个办公室,因此,很多应聘者总是怀疑我们。当时出于保密的原因,我还不能把我们的产品原型拿给应聘者看,而这个“老团队、新公司”的详细情况又无法完全解释清楚,由此导致招聘的困难非常大。对此,我还是坚持了一点:不能降低标准,一定要找既有能力、又有激情的员工,因为他们将来都被要求去承担独当一面的角色,是公司发展的中坚。为此,只能靠大量而耐心的面谈。
现金流。很多创业者都低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其结果是被陷在现金缺乏的困境中。创业者往往是理想主义者,认为自己的产品很伟大,一推到市场上,立刻就会受到哄抢,现金滚滚而来,VC们挤破门槛。
但残酷的现实是,你推出的产品的时间总是比你计划的周期要长几倍;你上市后的产品总是很容易被人们怀疑,因为品牌问题,因为推广力度不够,因为你缺乏销售渠道,如此种种。这样,现金就很难滚滚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