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兄称,从陈冠希“艳照门”开始,互联网走红的形式就越来越劣性,而在这之前,他们推出一个网络红人或者网络事件,首先题材正,并且讲究慢慢来。“现在网友见多识广,小打小闹吸引不了眼球,而社会的文化心态也在变化。”对比今昔,浪兄感叹以前的网络事件给大家的是一个故事,一个美好的回忆,现在却上不得台面。
同样,立二拆四针对闫凤娇事件说:“互联网的道德底线在无限下降。”
但立二拆四同时认为,绿色的网络题材还是有发挥的空间,“作为网络推手,我们还是很希望把更多美好的东西传播到互联网上去。”
内幕:推手月收入超过6位数
资深网络推手禾木,曾经有过10年传统媒体从业经历,在做网络推手时更加如鱼得水——他对炒作热点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
在禾木看来,一个好的网络推手要有控制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网络推手可以借用一些技术手段删除部分论坛和贴吧的帖子,同时要与有影响力的网站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甚至还可以采用技术排除法,即通过“刷”大量搜索引擎关键字,从而让含有不利于客户信息的网页在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后。同时,转移焦点也是网络推手常用的手段,也就是为客户主动发布利好信息,通过专人为企业和个人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由于网络策划的推进离不开庞大的跟帖者和评论支持,所以最初公司会通过QQ群、站内信、短信等方式发布任务信息,动员大量“水军”投入“战役”,每个“水军”都在各大论坛拥有多个“马甲”,甚至不惜动用自动发帖软件发布所需信息。
网络推手的阵地遍布互联网各个角落,经过网络推手的精心策划和运作后,通常关于公司或个人的负面信息能在几天之内淡出网络。至此,一场“危机公关歼灭战”完美结束。
而对于推手公司的收支状况,禾木说,“几万元级的只能苦撑,几十万元级的基本上能正常运转,如果投资上百万元,那整个公司和策划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禾木表示,公司何时能盈利,需要看领军人物的个人魅力,包括其案例及人脉关系,但通常需要经历1-3年的“清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