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既有技术含量,又有运气成分,而且成功概率和中彩票的几率一样低?我找到的一个答案是:秒杀。"白领王先生对自己沉迷的"秒杀"行为作了Cye.com.cn分析:"第一,这个字眼抓住了人们贪便宜的心理;第二,网购已有特定的消费人群,并且成为他们的主流生活方式,这么一来商家的商业动机就很明显了,随着抢拍人数的增加,最后胜出的难度系数也在提高,就像玩彩票一样。"
"我曾经抢拍过上百次,只成功过3次。拿到自己心仪的东西,感觉就像合法抢劫,过程非常有趣。虽然我非常清楚商家在一次次抢拍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从成本回收过渡到盈利阶段,我们就是充当了'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但是心甘情愿。"
消费者当心"被秒杀"
君永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昌江
"秒杀"本质其实就是限时限量的促销行为。事实上,国家早已出台法规对此严格监管。例如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要求,零售商开展限时促销活动,应保证商品在促销时段内充足供应;零售商开展限量促销活动的,应明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等。而这两个条件,很多"秒杀"网店显然没有做到,打了一场擦边球。
消费者应该冷静对待"秒杀",事前详细了解商品情况、商家资质等,避免无谓的花销;"秒杀"后要注意索取发票或其他购物证明,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以法律手段维权。
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穆峰
"秒杀"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游戏,买家可以用低价拍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商家则以微小的代价完成了产品的促销,而交易平台则名利双收。但任何商业活动都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秒杀"对消费者来说,恐怕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商家做了回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