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增量市场
如果仅仅依靠巨头的“慈善心”来寄托明天,显然也不现实。“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增量市场,避开激烈竞争终究是王道。
以地理位置服务市场为例,虽然Foursquare在美国兴起后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模仿者,但是地理位置服务市场的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市场关注的重点还停留在一些具体的应用上,如推拉广告、导航、车队管理等,而忽视了通用平台的建设。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这样做的缺点是“每种具体服务,都要重复设计、重复投资,势必影响定位从一种技术发展为一种产业的前途;只考虑技术支撑服务而不考虑业务和应用支撑服务,也不利于将定位做成大市场。”他认为地理位置服务亟需一家像腾讯那样的企业,可以将地理位置服务做成平台,从而“通过基础业务平台的深度开发,实现定位增值业务的百花齐放。”
当前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观念很保守,总觉得没有人做的领域就是不安全的。不想创新,也不敢创新。只希望抄袭已有的模式,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其实越是抱着这种观念,风险越是不可避免。一方面不敢跟大企业正面竞争,另一方面又不能开拓新的市场,那中小企业永远没有出路。
互联网的和谐必须建立在总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上,不论是对于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企业,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仅是给自己机会,也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大企业应当做出表率来,中小企业积极跟进,这样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局面就可以为之一新。
政府、网民需站好位
在企业、政府、网民三角关系中,企业在纷争中是绝对的主角,网民很多时候只是旁观者,即使网民参与进来,其意见也很难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在360与腾讯之争中,网民从事件一开始就对此表示了厌恶的情绪,到腾讯逼迫用户在360与QQ之间“二选一”,用户的意见更加强烈。然而此时腾讯和360并没有收手的意思,而是力图通过媒体表达自身的“理由”,为自己争辩。直到最后政府的行政介入,双方才“各退一步”,达成和解。网民作为受害者,何等无助!因此如何加强网民意见对于企业的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而政府则有时候缺位,有时候又监管过度,自身角色理不清道不明,给互联网企业留下了太多的“空子”可钻。例如此次360与腾讯之争,政府相关部门从刚开始根本就是旁观者,所谓“民不举,官不办”,直到网民的意见汹涌而至,政府相关部门避无可避,才勉励出头,压制双方作出妥协。在互联网企业的纷争中,政府应当采用“治理”而非“监管”的方式,引导互联网企业的行为,与广大网民、互联网企业一道,共同促成和谐互联网的到来。
政府应当重视网民的意见,及时倾听网民的声音,对网民做出相应的反馈,与网民互动起来,这样才能保证网民的声音得到重视,用户对企业的监督也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所谓“上达天听”,如果政府对网民的意见置若罔闻,那网民在互联网纷争中的弱势地位就无法改变,其利益就永远得不到保障。
政府还应当建立起一套纷争处理制度,让互联网的纷争有法可依,有程序可以遵循。现在互联网纷争一起,政府不介入,首要的原因在于政府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没有相关的法规对此做出规定。紧接着还有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介入?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在网民的压力下被动应战,处理结果也是很难保证的。腾讯和360之争可以如此解决,但是整个互联网的纷争无法用这种办法解决。政府应当带头,和企业及网民共同找到一条解决争端的机制,明确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使企业有所顾忌,让网民受到鼓舞,政府也不至于在争端中仓促被动,还被网民指责失职。
综上所述,企业与企业之间可通过基于互利原则的开放合作建立共同利益基础;通过着眼增量市场,避免撞车;网民则起到监督作用;政府对网民意见积极做出回应,给予支持,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纷争解决机制。三方各归其位,和谐互联网就一定能够实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