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是“出轨”的替罪羊
如果你对“六度分割理论”这个名词有所陌生,那么你一定不会疏于它所代表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你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作为一种新型传播介质,社交网站在给人们的社交半径带来便捷和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常常被认为是引发婚外恋、婚姻出轨的导火索。据报道,南京的张先生再婚后频频流连婚恋网站,与多位女子交友,妻子李女士终于忍无可忍向法院提出离婚。在庭上,李女士出示了张先生在某网站上注册的页面,并称自己收入8000元至10000元,有房有车,婚姻状况离异。李女士称张先生在网上寻找婚恋对象,两年间先后带2个女子到自己的父母家。张先生说这是个交友网站,由于前段时间心情比较苦闷,于是在该网站注册了一个用户,是“交友”不是“征婚”,因此不存在婚姻出轨的情况。但是,当法官询问他是否看到该网站页面上写着“中国最好的严肃婚恋网站”的内容时,张先生却支支吾吾,无法自圆其说。随后,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了离婚协议。
在Web2.0时代,微博、SNS网站等新媒体的出现,它们能够更真实地记录一个人的所见所感,还有所有情绪。通过社交网络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链接、讨论,最终通过这些个人化的媒体将人们的各种情绪、性格、感受、想法最真实地反映出来,这种媒介更像是关于一个人的延伸和复制。诸如SNS这些媒介渠道本身就是公开性的个人化的大众媒体,人们通过它暴露的个人隐私越多,越有可能被捕捉到“小三”、“精神出轨”的证据,当然,从传播介质的环境来说,社交网站衍生为婚姻杀手确实有这种可能性。然而,如果完全将离婚的诱因归咎于社交网站,显然是谬误。人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界定来源于多个层面,在人类这些丰富的情感脉络面前,一切技术永远都是苍白的。
婚姻走向死亡是多元性的,任何一种途径都有可能导致出轨、不忠,甚至离婚。即便社交网站成为诱因,但是关键仍然取决于当事人双方对于婚姻的态度和理解。社交网站充其量只是导火索,对于本有异心的男人来说,条条大路通“小三”,既然想离,又何患无群呢?问题不在于网络,而在于你婚姻里的爱已经消逝。因此,婚姻出轨别怪互联网,因噎废食太不必。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离不开的交流工具,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反出轨、反聊天的工具说不定还能更便于你追踪另一半的出轨行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