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编织的浮云
于静(职员):卖口水,赚口水,毕竟还“卖之有物”,与那些空手套白狼的前辈相比,这不论是创意还是胆量,都差得远呢!好多人应该还记得月球大使馆的那位CEO,早在2005年,河北人李捷便声称拿到美国人丹尼斯·霍普的授权,公开出售月球土地,后被工商局以“投机倒把”叫停。随着“投机倒把”从各种法律法规中被剔除,月球狂人复出了。不过这位仁兄现在学乖了,每销售一块“月球土地”,附送一把“智能伞”,价格168元。此招颇为高明,卖伞?卖“月球土地”?谁能说得清,钱进了腰包才是正道。不管是卖“月球土地”,还是卖“美少女的口水”,聪明的商家心里明白得很,知道没人会真的掏钱购买这些“宝贝”。神马都是诱饵,愿者上钩来;商家吆喝得起劲,看客大不必跟着起哄,神马都是浮云,一笑而过!
批判
低俗的噱头
毕晓哲(市民):明知无价值、也根本卖不出去的“商品”,网站商家竟然还拿来做广告,说白了就是赚人眼球、达到一个唬人的“噱头”的目的。只不过,这个“噱头”还是极为低俗的“噱头”。就和前段时间网店热卖童子尿那样,这样“侮辱消费者智商”的销售行为,商家其实也知道根本卖不出去,他们赚取的不过是自家网店的“人气”,只是这无疑让原本泛滥的“网络三俗”雪上加霜。
范军朝(市民): 网店店主想出奇制胜,靠“人无我有”的策略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原本无可厚非,但拿“口水”在网上招摇就太过分了。网上开店做生意固然有很大的自由度,较之实体店少了许多限制,但作为网店老板,应该有生意人起码的素质,千万别光顾着出风头,而将社会公德和一个公民应有的良知抛到九霄云外。
反思
离奇“水货”击中网购软肋
孙海强(公务员):这些所谓商品能堂而皇之地摆上网络货架,折射出多重问题。一者,在购物网站中,谁来给上架商品的质量把关,有没有具体的商品市场准入条件或要求;二者,政府相关部门和购物网站,对网络店铺有没有落实监管责任;三者,当发现问题商品时,除了删除网页链接,相关的商家和网站该给消费者怎样一个说法。近年来,网购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伴生出消费烦恼。从本质上讲,网络购物环境混乱,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或不作为有直接关系。如果不能修补这个漏洞,今天下架了“美少女的口水”,保不住,明天又上架“美少女的洗澡水”。
建议
购物网站如何反“三俗”
郭杨阳(学生):尽管淘宝网认为“卖口水”与其出售规则不符,删除了链接。但让那么触目惊心的产品出现在店铺上,并赚取了26678人次的阅读,还是让人对淘宝网的实时监管效率感到不放心。提高购物网站的监控效能,可以有以下几个方法:其一,通过技术层面的改革,提高店铺的即时监控效力,可借鉴一些门户网站的发帖审查技术,增强对恶俗店铺、不合格甚至违法店铺的免疫力;其二,严格产品审核过程,既要防盗版、防假冒,又要防这种低级“噱头”;其三,要加大惩罚力度,整肃那些哗众取宠的商家。只有形成多方互动监督,才能形成健康合法的销售平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