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关键词:张朝阳、Imac、Windows98、新浪网
12年前,姜丰年在《门户大战》一文里介绍了在美国出现的两个新概念:网络门户和门户大战。一夜之间,国内的ICP(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ISP(网络服务提供商)一拥而上,也纷纷向门户网站挺进。搜狐网创始人张朝阳在这一年的9月15日推出了Sohoo2.0版,明确宣布要做中国第一网站,网易也全面改版,朝着中文网络门户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乔布斯的Imac问世,苹果扭亏为盈,微软的Windows 98悄然发布。新的互联网时代来临了。
1999年关键词:电子商务、国产手机
1999年初,《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来到中国,指出了席卷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
这年春天,在北京外经贸部做网站的马云突然从苦闷中苏醒过来,建立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第二年的7月,阿里巴巴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
1999年电信领域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国产手机”。中国科健、海尔、TCL等30余家厂商宣布已经或即将推出国产自主品牌的手机。
2000年关键词:互联网泡沫、并购
产生于千禧之年的互联网泡沫,宣告了对喧嚣无理性的90年代互联网的终结。
在资本的冷遇中,并购似乎成为抵御寒潮最常规的手段:搜狐并购ChinaRen、联想并购赢时通、Tom并购163邮局、携程网收购国内最大的订房中心现代运通公司、盈动并购香港电讯……
2001年关键词:网络收费、软件企业上市、腾讯QQ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全球通号码的每一位手机用户都接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通知:从2月21日起,信息点播费为通信费+信息费,其中通信费为0.1元/条。在这场收费的较量中,腾讯成了这一年最大的赢家,QQ、卖企鹅玩具、移动QQ收费、插广告,腾讯在这一年赚得盆满钵溢。
数据表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间,规模最大的前20%企业中只有1/3生存下来,活下来的企业中,只有1/5仍然居于前20%之列。
在互联网股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软件企业却成为一个特例,国内两大企业软件公司纷纷选择在这一年上市。软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2002年关键词:门户网站多元化、B2C、易趣、电信分拆
经历了自2000年以来的严冬,国内互联网行业开始在2002年实现了轻微的回暖。搜狐、新浪、网易在这一年相继宣布赢利。
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电信业江湖,分拆、上市、并购的戏剧继续在上演。5月16日,原中国电信第二次进行分拆。总的来说,互联网气候在这一年始回暖。
2003年关键词:网络财富、融资并购、第二波上市浪潮、开放二级域名
就是在这一年,阿里巴巴每日新增供求信息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3-5倍。尤其是在非典时期三个月内,达成交易的企业占总数42%,业绩逆势上升的企业达52%。
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的财富价值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融资并购消息接连传出。12月10日,携程网登陆美国纳市;12月17日,慧聪国际在香港创业板正式上市交易;在随后的几年里,百度、腾讯、盛大、TOM也将纷纷登上大洋彼岸的股市。
3月17日,信息产业部宣布CN二级域名正式开放,用户可以在顶级域名CN下直接注册域名,这是中国自有域名体系以来第一次重大变化。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