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成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交易链及其通路过程存在环节多、复杂、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对称性较差等问题。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卖难及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从流通环节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不灵,盲目跟风。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二是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现在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现货交易,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普及,期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形式更少。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扩充农业信息量。透明化的价格可以提高网上交易量从网上获取产品和价格信息将增加产品的可比性和价格的透明度。由于不同地理位置产生的价格差别也将因不断增加的竞争而减小。这将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有利于农民,但是不利于其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这就造成这样一个特别的现象:哪里存在许多有差别的农产品并有经常性的供给,哪里就需要生产资料供应专家为其服务。
生产商可以通过一个安全的市场获得收益,采购方从有保证的供应中受益,农业生产者可通过网上贸易受益,越是完善的网上市场越能为农民创造利润,甚至一些网站提供运费计算器,这样可以使交易者在价格、质量和运费之间选择最佳的组合,提高了农业效益。还可以把基于信任的个人接触的销售模式移植到网上,提供订单、合同的流转和管理,从而带动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交通、运输、电信等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综上可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提升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范围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全部替代传统业务方式,通过电子商务整合和优化供应链、提高服务的品质、降低营运成本,而电子商务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