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大家谈第三期:地方网媒要跟市场要效益
嘉宾:朱琪 东方网财经资讯中心副总监(十一年网媒从业经验)
主持:修相科(半岛网副主编)
【导读】朱琪,2000年踏入网媒,11年来一直在东方网不同部门不断“下岗再就业”。在这一期的对话中,他与我们分享了对地方网络媒体发展的看法,也分享了在网络编辑招聘方面的经验。朱琪说,地方网媒是官网,但不能像官网。地方网媒的核心资源就在地方政府。因此他提出八个字作为地方网媒的经营之道:背靠政府,面向市场。而在网络编辑招聘方面,他不喜欢一锤定音,通常的做法是先面试后实习,最后再决定谁能留下来。地方分站抢不走地方网媒的市场
修相科:你感觉现在的网媒环境跟2000年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琪:当时是旗帜林立,如今是山头林立。当时门户网站为盈利,新闻网站为阵地,各举各的大旗,目的和诉求都不同。彼此也都是在旗下各做各的事,有羡慕嫉妒恨,但没有实质的竞争。如今大家都在共同的市场中,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的诉求已经统一,都是生存和发展,无非是原始资本的驱动属性不同,因此就不再是旗帜林立,而是齐占山头。站在局外,一望之下,岂非大小山头林立。这个根本的变化,导致了我们看到的很多其他变化。
修相科:昨天跟奥一网杨红辉也聊到网络媒体竞争的问题,你感觉地方网媒跟全国网媒的争夺空间的态势已经形成了吗?全国门户和中央新闻网站纷纷发力地方网媒市场,开设地方分站。
朱琪:门户网站和中央新闻网站在地方的拓展,看似相同,实则各有各的路。
我觉得门户网站在地方建站或共建站,是从互联网门户到跨平台门户必然的落地扎根。门户网站本身无根,你很难说新浪是哪个城市的新浪,腾讯也未必就是深圳的腾讯,门户网站本身各块业务飘在互联网上,如今门户网站早已不局限在互联网,跨平台实现融合媒介就必须有根,但又不是某一地一市的根,而是要盘根错节,才能枝繁叶茂。所以门户网站抢占地方,铺展其各块业务,是发展阶段中的必然。
在这个必然中,未必就是对地方的强攻,我们看到更多是变相收买、招安收编,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但我相信,门户网站的地方战略中还有个“必然”,就是:合作大于竞争。因此,地方网媒倒是从中有机会可觅,有机会可乘。
而中央新闻网站在地方建站,当然有发展的需要,但我觉得更多成分还是其传统媒体网络化角色转型的深化必然。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青网等本身传统媒体在地方都有记者站甚至分社,如今网站的地方战略,无非是把原来地方上的记者站和分社传统媒体机构和资源网络化,或者把已分散网络化的地方资源,统一管理起来。这个过程本身是传统媒体网络化进程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总社的网络化),是一种基于管理的手段。在此之后,各地方网站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与总社网站协同发力,其中的课题之难,远远超出建地方站本身,因为这个课题,各中央媒体几十年都在处理,都没有完全处理好,托身互联网后,也未必一夜梦醒。
以上这两者的区别,导致了门户网站和中央新闻网站,在地方战略本质目标诉求、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协同发力等各方面的完全不同,也将导致地方网媒在应对策略上的完全不同。
修相科:所以你的观点是,他们不会圈走地方网媒的市场。
朱琪:地方网媒有市场吗?地方网媒如果本来就有坚实的本地市场占有率,能容易被抢吗?地方网媒如果本来就没有坚实的本地市场占有率,又何来被抢一说?
修相科:此话虽然听起来别扭,但是品起来有理。毕竟除了少数几家发展较好的地方网媒,大部分的地方网络市场还在发展培育期。
朱琪:市场从来就不是别人抢走的,而是自己抢不到的。好比战国争雄,国之兴旺荣危,从来不在别国,而在本国之变法图强。地方网媒要背靠政府面向市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