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交易与盗号产业共存
非官方产生代练和虚拟交易,是市场进化的产物,而玩家或代练工作室的劳动成果,也是真金白银,应该得到市场的认可与政策保护。但由于第三方交易尚不成熟,致使用户盗号猖獗、赃物流通,其根源在于第三方交易环节保护不力。
易观国际最近3年的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外挂、盗号、私服等,始终排在网游玩家流失因素的前三甲位置上。也始终属于阻碍行业发展的因素。在我们认同第三方市场供需的客观存在时,也看到盗号地下产业链的影响。
虚拟道具是贼赃与否,需要用户挂失才可定夺,而这个流程往往较长,盗号者一般会选择多次转移,来逃脱官方追捕;恶意操作致角色被封号等手段,来防止用户挂失。
盗号者作为卖方,其真实身份难以验证,尤其是淘宝类的直接的C2C平台更面临此类问题,C2C流程较短,买卖双方价值互换之后,但被盗者利益无从保护。所以我们才看到,主要的交易纠纷都发生在淘宝这样的平台。
急需政策规范
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须切断盗号利益链的最终销售环节,一方面应保证虚拟道具流通的可追溯,提高销赃的难度,并支持公安机关取证;另一方面也应保证卖方在交易账户、游戏账户、与银行账户的统一认证,提高销赃的成本。此两种模式,在5173等垂直交易平台已经与厂商建立合作,而后者也正在探索之中。
而无论行业之内如何努力,盗号产业肆无忌惮的背后,是政策的空白,法律风险的缺失。对于消费者虚拟财产的保护与盗号产业的打击,迫切需要有法可依,罚则有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