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当下最火热也最让人看不透的商业模式。拥有1.75亿注册用户的Twitter,仍然未能实现盈利,但估值从2008年Facebook欲收购的5亿美元一路飙升至目前80亿至100亿美元这样“疯狂”的价格。而Twitter迟迟未上市,给国内的微博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美国投资公司Stifel Nicolaus为新浪微博开出了44亿美元的估值。业内人士的看法是,现在微博的估值肯定是附加了其他商业模式的想象。
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都认为现如今还是微博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太多商业化的考虑。两者都有专门为企业服务的微博,但目前并没有提供太多的商业化服务,只是提供企业认证和一些便利性,在企业支撑上推出更多的举措还是未来的事情,而搜索是可以预见的最理想的商业模式。腾讯刘胜义认为,去年中国全国50起热点新闻事件,1/5是从微博发起的,微博已将互联网直接推向实时(Real-Time)。因为不涉及到网站编辑的过程,微博信息发送平台速度远快于其他媒体,以后用户可能不会去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在微博里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为微博搜索营销带来非常大的空间。这也是谷歌对SNS心存恐惧的一个原因,因为搜索不到很多热点内容。
另一方面,每个微博用户都是登录的,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用户的喜好,这让定向的搜索成为可能,点击率会比现有的传统的搜索有很大的提升,因此也更具商业价值。但从Twitter目前的探索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Twitter早在去年就开始测试广告业务,其收入却一直不稳定,点击率微乎其微。去年一年,Twitter仅仅取得45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而Facebook同期的广告收入则高达18.6亿美元。
在微博的商业图景还远未展开的时候,人们又有了一个担心,微博还能红多久?这个爆发性流行的东西会不会又爆发性地死去?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去年,Twitter在美国的流量已经停滞不前。2011年1月,ExactTarget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将近一半的Twitter用户已经不再活跃。而在新浪微博上,也有一些用户开始感到普通用户的活跃度在下降,谷歌中国前高管、B2C网站lightinthebox创始人郭去疾在微博里说,“社区产品最怕就是盛极而衰的自由落体般突然跳水”,他举出西祠胡同、ChinaRen、5460、猫扑、51.com、开心网、Friendster, MySpace等众多前车之鉴。微博终究是个大部分人围观小部分人的平台,而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借助微博的平台进行营销,为了拉高粉丝量,人为制造了大量“僵尸粉”。如果某天用户打开微博,只看到大量的广告信息,而没有真实的人际互动,用户的流失将成为必然。那么,目前微博在中国还未达到“盛极”的这段时间,对于各家微博来说,既是考验又是机会。就在前不久,新浪开始了对僵尸粉的清理,而腾讯等其他竞争对手则认为此刻正是追赶的时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