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开发者而言,随着互联网整体格局的逐渐清晰,靠自身力量单打独斗显然已非明智的选择。在这样的状况下,借助各大开放平台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互补,进而实现共赢的格局显然是最佳的选择。正因如此,在百度、新浪、腾讯等产业领袖企业的推动下,互联网最初的开放、共享和共赢的特质开始回归。
然而尽管方向一致,但是由于各家公司在应用开放平台上的自然属性和侧重点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开放模式,其对于合作伙伴的吸引力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的态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目前业内最主流的几家开放平台进行解析,找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特质和适用性。
百度APP开放平台:大搜索导流而精准分享,率先为开发者谋收益
相比于目前新浪微博、人人网和开心网等围绕SNS社会化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平台模式,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则以搜索为核心,既有规模用户和流量优势,也有分类内容和用户的精准指向特点,这是行业内其他开放平台所不具备的特质。
百度“框计算”的面世,奠定了大搜索全开放的基础。先是数据开放,然后是应用开放。到目前为止,百度每天数十亿次的用户检索当中,其中30%以上属于应用需求搜索,而这些检索需求资源都会优先分配给参与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运营商、工作室和个人应用开发者,这无疑为加入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第三方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百度不仅为合作者设计了增值收费等多样的变现模式,更自掏腰包成立“百度应用成长基金”,为优质、受用户欢迎的免费应用买单。“虽然目前我们与百度的合作才开始半年多,一切都还在摸索中,但与不少平台虚无缥缈的变现机制或只针对少数参与者的变现渠道相比,百度提供的模式看得见,摸得着,真金白银很快会在平台中产出。”阿达游创始人顾方说道。
综合来讲,百度开放平台的特色和优势是:其一、入口和规模优势,30%的应用搜索覆盖几乎各个类型的应用,将需要有数百万个应用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些应用都将开放分配给合作者来完成;其二、覆盖的是用户精准的、主动的需求,合作的应用可持续成长性较好;其三、搜索引擎是最基础性的用户互联网使用需求,各个平台上火热的应用及相关应用,在百度搜索中也会有很大的需求,所以与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合作,可以保证品牌和其他相关收益的最大化;第四、百度提供了封装工具、连接开放平台和BAE等云端支持,使得很多应用可以零成本运营,节省了很大成本;第五、Web端的应用多是免费为主,但是百度提供了奖励式的“应用成长基金”模式来保障开发合作者收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第六、除了网页搜索,百度还有很多非常成熟或有潜力的渠道,如知道、贴吧、百科,甚至空间、浏览器等等,如果通过系统规划整合,将合作应用同步到各大渠道,也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可能性。
但是也要看到,在百度开放平台突飞猛进的同时,包括该平台和其他百度资源的贯通,以及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在社交关系、互动性方面更高的需求涌现,这些都为百度开放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新浪云开放计算平台(SAE):有人气无收益,优劣势明显,微游戏和微币被寄厚望
Sina App Engine(SAE)是由新浪开发和运营的开放云计算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互联网应用在开发运维上的无缝整合,为App开发者提供稳定、快捷、透明、可控的服务化的平台,同时减少开发者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作为SAE的第一个应用,以构建更具粘性的SNS平台为核心目标的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已经上线应用。由于其SNS的特质,新浪SAE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将用户的潜在兴趣和需求与应用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从中挖掘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无法对用户进行准确的细分,因此相应的开放平台应用往往面向的群体较为宽泛,难以形成精准的需求锁定,进而可能造成开放应用效果评估的困难以及合作伙伴收益的摊薄。
新浪微博上的应用,一般具有小、快、灵、活、鲜等特征,时效性、娱乐性等比较好,开发成本投入相对较低,如果有机会获得应用系统的推荐,或者大号的转发,一款小应用可以快速的获得很高的人气。但是缺点是,应用多起来以后,获得推荐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短期内获得很多人的添加收藏,但是后期的活跃性会逐渐降低,而且由于话题更新太快,大多数应用的生命周期都较短。甚至一些应用因为违反新浪微博的新政策而被迫下线等,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免费的小应用,目前不管是新浪微博平台还是用户,都无法给予开发者收益。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