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结构:广告占据绝对主体
“最复杂的互联网创业形态”却有着最简单的营收模式:广告,而且是最原始、简单的展示型品牌广告。
虽然Cye林煜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今年19楼的营收规模,但其仍坦诚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孙睿表示广告比例至少占到第四城收入的50%以上;同样位于成都的麻辣社区负责人李铭海则透露,其营收基本全部来自广告。
广告支撑起本地化社区营收有两重原因:历史角度来看,多数形成规模的本地化社区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媒体广告模式轻车熟路,理解深刻:麻辣社区前身为“四川新闻网”论坛,总版主李铭海兼任四川手机报副总编;19楼为杭报集团投资并控股,林煜也是《都市快报》副总编;钱钰创业前曾在常州电视台负责广告策划。
另外,论坛模式易于细分人群,广告精准投放,提高广告的有效到达率。
除广告之外,本地化社区们还在探索多样的盈利模式,但多数都还处于初期,无法形成规模,比如品牌商铺展示:19楼的“品牌空间”和化龙巷的“常州通”属于这种类型,模式近似于网址导航和商铺展示的结合体,社区向希望展示商品的本地商家按排名收费。以19楼“品牌空间”为例,有家居街、婚嫁街、女人街等六个板块、超过50个子类,每个子类(如门窗楼梯、旅行社等)点进去后以图片形式展示,网友可以点图片进入商家网址。
另一种模式是购物导入分成。用户点击论坛中的购物分享帖并消费,论坛获得商家返点,化龙巷目前已经加入“淘链接”,如果网友在淘宝相关店铺消费,将获得返点。但这种模式可能不易做大,“很多网友是重分享,比如家装,事无巨细几万字,不是简单介绍一两件物品,本地消费商品比如房产、建材、婚嫁等价格也比较高,都是线上展示线下交易,很难直接通过连接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团购几乎成了本地化社区的标配,但这个模块几乎不盈利,“我们做团购,主要是提高论坛对商家的影响力,使广告服务增值”,孙睿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数社区负责人的态度:团购必须要有,但并不靠之赚钱。
另外一种通行的模块是招聘、租房、二手物品等分类信息服务的提供。这个部分与赶集、58的模式接近:对个人免费,对中介服务公司收费。
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通用社区开创了广告+游戏的盈利模式,但本次采访中,没有一家社区的模块中加入了游戏应用。粘性更高的本地社区,为何不做游戏业务?要知道,互联网世界中只要有流量和用户时间,游戏联运即使作为副业,也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孙睿认为:“人群基数不够,游戏业务很难做大;游戏业务没有地域门槛,竞争成本低,很难形成粘性;本地化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互动,游戏缺乏这种本地互动”。
资本敬而远之:缺乏想象空间
营收破亿、用户规模超1300万(今年8月数据)的19楼,08年曾接受过联创策源2000万元投资。如果除去以导购为主的上海篱笆网(本次关注社区均为重社交、轻消费属性),19楼的融资案例成为目前本地化社区融资孤本。进入高速成长期的本地化社区为何让投资人敬而远之?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想象空间有限,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本地化社区受用户规模限制,业务做的多且杂,容易最后做成一个拼盘,四不像,很难做大”。
另外一个原因是扩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高风险,“各城市情况完全不同,主站的模式不能简单复制,扩展过程中风险不可控”。
当然,社区负责人们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一些人因为担心被打乱节奏,并不希望资本介入。“创业之后前前后后见了十几波投资人,80%的投资人都看不懂本地化社区,做本地,需要深挖,成长起来要很长时间。投资人都是急功近利的,节奏很难一致,还是不要他们的钱”,钱钰表示。
社区负责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的现实是:“圈地”过程中,前期分站必然大面积亏损,需要资本支撑,如果无法获得外部资金,“圈地”进程将大大放缓,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为社区负责人们提出了一个面对资本的难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