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一个创业者讨论一个问题:到底是接受创新工场还是盛大的投资?前瞻后顾了很久,最后他选了盛大,核心理由是:盛大能通过转化游戏玩家给他带来用户,但创新工场没有现成的用户。不过,他现在有点小后悔了。
原因是:腾讯开放了。也就是,只要你产品够好,就可以去腾讯那里分享6亿QQ用户。所以盛大相对于创新工场的吸引力一下低了。因为创新工场要求占有的股份更低,不像盛大要求对所投资公司的掌控比较大,而且是一个更专业的第三方。
可以这样说,人人、新浪微博、腾讯、百度这些大公司的开放,对创新工场这样的孵化器公司是大利好。卡位成功。为创业者服务,是顺势而为。
6月15日腾讯开放大会上,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紧随马化腾做了《开放平台时代的创业机会》的专题演讲,断言“创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开放,让获取新用户的门槛大为降低,因为Facebook和QQ都愿意与你共享用户。之前,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营销渠道,而现在能通过朋友链条传播的社交网络则更具优势。也正因为社交网络高效的扩张能力,所以先行者在一个细分市场的领先能更快的形成垄断,也许只需要2年。
于是我们接连又看到两件事情发生。第一,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被吸引,加入创新工场,比如手机操作系统点心的三位创始骨干分别来自百度、戴尔、腾讯。有媒体甚至感叹诸如创新工场、雷军系这样的各种形态的孵化器正在“挖空大公司”,盛传某上市公司的CEO电话给李开复期望其“手下留情”。第二,腾讯也投资了创新工场旗下的基金,这表示,大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见识了它的威力。
不过本文的主题不是给李开复老师捧脚,相反是提一个问题:当大公司分享自己最重要的用户资源去助力创业的时候,又同时意识到创业孵化器正在挖角自己最优秀的员工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或者,作为一个创业者,你期望他们怎么做?
回到文初,这位创业者的想象力随着腾讯的开放而有了广大的发挥,他的答案是:“最好腾讯也做一个创新工场,那我更可能选它”。设想有三:第一,既然开放了,那些对社交平台非常熟悉的腾讯员工无疑身价暴涨春心萌动,更可能挖他们出来一起创业。第二,与其让创新工场和雷军们来挖角自己的优秀员工,还不如自己投资他们。肥水不留外人田哦。第三,腾讯打算拿出来投资的产业基金有100亿,与其去投那些已经很贵的大家伙,为什么不投资最有可能长大的小家伙呢?
似乎话已经传开了。据说对于在大公司经历过核心产品的产品经理,创业公司开价已经高到1%的股份和VP/总监的职位。这样的创业公司自身估值都已经在几千万美金。如此待遇,对于那些想“干一番”的员工来说几乎是不可抵御的。加薪+发期权也很难留住。
所以一个现实的逻辑就是:开放的大公司自己也做孵化器,提供诸如创新工场所为创业者提供的一切,占小股,鼓励想创业的员工“就近”创业,成功了的鲨鱼苗子,就剥离出去,拿更多的投资,做大。它们就成为大公司的盟国或联邦。比如奇艺和百度的关系。其实百度就是自己拿钱、拿流量“孵化”了奇艺,同时又规避了自己管理能力不是太够的短板。奇艺出头了,于是又跟百丽等等公司繁殖这样或那样的发展路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