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智能手机已经搅动成都高新区决策者们的心思。
6月底,成都高新区正式宣布,将把移动互联网作为高新区未来中长期战略产业的选择。按照规划,该区将在未来5年之内形成产业规模2000亿元。
6年之前,成都曾经高调宣布,将把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印度城市,被称‘印度硅谷’)”。而现在,苹果平板电脑在成都代加工基地强劲的出口,让决策者们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
“成都在产业、人才、市场、金融等方面都有着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良好基础,但在当前众多高新区一哄而上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概念时,成都高新区应该明确分工、异化竞争。”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定位移动互联网
根据刚刚制定实施的《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成都高新区将以移动智能终端等硬件研发制造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软件平台为核心、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及服务为突破,着力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地。
按照《意见》,到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培育企业上千家、新增创新产业载体超过百万平方米、聚集人才超过10万,产业规模2000亿元,其中硬件制造收入1500亿元,应用与服务收入过500亿元。
“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是完全有信心实现的,是符合高新区发展环境的。”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表示。
傅学坤的信心来自于当前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基础。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4月富士康出口平板电脑806万台,总计31.71亿美元,增长461.80%。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成都已形成高端原材料、芯片封装、元器件制造、模块及子系统制造集成、系统设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应用软件及增值服务方面,成都已经聚集了阿尔卡特、爱立信、摩托罗拉、华为等国内外通信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和国腾、迈普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软件开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网络游戏等领域在全国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赫建营博士认为,成都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有良好的基础:“硬件与软件双轮驱动,拥有业内领先的知名企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从目前国内宏观的层面分析,各大城市都在探讨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有的城市选择云计算,有的城市选择了物联网,确实前两年的云计算和物联网非常热,但成都高新区为什么选择移动互联网呢?”该区经贸发展局负责人认为,从政府层面讲移动互联网分成几块,一是硬件,即智能终端;第二个是载体平台;第三个是应用和服务;第四个是运营商的网络。就云计算和物联网而言,物联网是成都高新区的终极目标,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移动互联网才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而且也是资本最关注产业;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还有一个周期,所以基于对市场规模的判断,成都高新区选择了移动互联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