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小米公司决定做米聊,深度模仿海外颇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语音聊天应用Kik.12月23日米聊发布;半年过去了,米聊用户超过400万。2011年1月腾讯迅速跟进,推出"微信".时至今日,微信的用户数已破两亿。于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如果百度做了,怎么办?如果阿里做了,怎么办?
然而,令创业者们防不胜防的是,这个它们已经不再局限于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已经不再局限于移动、联通、电信这样的通信巨头……巨头遍地都是,各行各业都来抢饭碗。今年7月,一款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名为"航旅纵横"的应用上线,数据直接来源于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最新发布的航班动态,因为信息更加及时准确,还能提供机票真伪检测、座位预先选、储存所有出行记录等功能,目前已迅速秒杀了很多类似的应用。
春天,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们辛辛苦苦耕种;秋天,巨头们轻轻松松地收获。巨头们奔走相告秋收的喜悦时,在春天耕种的那些创业者们,却在秋天品尝苦涩的果实。这就是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真实写照。
第三,创业成本奇高。
有人会说,创业者们可以绕开巨头,做那些巨头们不愿做或者不屑于去做的领域。没错,这样是没有巨头的威胁,但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火热,相关人员的薪水高得吓人。有个一年半载开发经验的开发人员,薪水必须一万元起,有个两三年经验者,动辄两三万元。
你也可以自己慢慢培养技术人员。但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不容你慢慢培养。即使容你慢慢培养,巨头们一掷千金,你是留不住人的,你是在为巨头培养人才。
当然,创新乏力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存在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道:"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对于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我用一句时髦话来形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10年前,我们可以仰望星空,随便指一片云彩,这是我的;10年后,我们只能脚踏实地,更多需要为传统商业服务。创新的火种永不灭,但越来越难。
移动互联网领域,非草根创业者们的乐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