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王健林关于电商的讨论激起无数企业家的思考。的确,如何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线下商家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如果传统商家不去用好互联网来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果一是人们到网上购物的习惯会越来越甚于到实体店去;二是你不做,但你的竞争对手会做,就看谁觉醒得更快了。
这里我们着重来讨论商超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做什么。
有了又便宜又方便的电商可供网购,商超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除了对不上网人群是必然之选之外,商超的确还有不少优势是远胜于线上的:
• 对于生鲜等食材,消费者需要看得到的新鲜,看一看摸一摸的的感受很重要; • 一家大小在玲琅满目的货架中穿行的体验甚至会超越购买本身需要; • 所看即所得,尤其是对价格不是那么敏感的消费者来说,看到了就拿走不必等。
没错,相当一段时间内商超并不需要担心被电商替代。重点是,如何通过互联网让客人来得更多些,更频繁,且买得更多?如何通过互联网对客人了解更多,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先看两个案例。
一是如沃尔玛般充分发挥商超的供应链优势,把低价进行到底,不但在线下敢说自己是最低价,还不怕线上比价。
沃尔玛的高效供应链和物流管理体系是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自1962年创立以来,沃尔玛一直扮演着技术先锋的角色,总是通过采用各种新技术来提升其竞争优势。到现在,沃尔玛配送中心的工作85%由机械自动完成,商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商品本身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实时、准确地反映在零售商的信息系统中,沃尔玛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执着追求、以及深入骨髓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可以凭成本战略独步天下。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做了以下事情:
• 建立电商平台,所有产品可以在网站上尽情挑选,也无惧消费者把这些产品与其他平台如亚马逊比价。
• 比亚马逊优势的地方是它的site to store 模式(也就是O2O的另一种说法),在网上选购,统一物流送到各个沃尔玛门店,之后消费者在门店提货的模式,结合了网上选购和支付的便捷性,以及门店物流统一配送的低成本优势。
• 鼓励消费者在实体店面使用自家的应用程序。每间分店都有特定“领域范围”,应用程序会自动侦测地点,进入店里会自动切换成“店内模式”,消费者就可以接收到即时更新的每周特惠商品以及新品资讯,也可以用手机感应条码得知价格,应用也会统计购物篮中的商品总额,结帐前就能知道花了多少钱。实体店面缺货可以改从网络下单。智能手机已经变成沃尔玛与顾客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既然比价是消费者要做的事,就让你方便的去比价好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