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马化腾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到“二维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用微信引燃了二维码营销的热情。新浪微博也积极推出了二维码相关服务。其实,二维码诞生十几年来,已经辐射到超市、汽车、IT、旅游等多个行业应用领域,而2012年,餐饮、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社交等领域成为了二维码应用主要场景。随着移动网络提升,智能手机普及和识码软件大量出现,二维码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它使多种媒体平台相互融合、转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体通道。
一、二维码借力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条件更加成熟
二维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把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平面(二维方向)上,用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按载体可以分为杂志、报纸、宣传册、直投广告、邮购目录、PC网站、海报、户外广告、名片等手机二维码业务。
二维码信息量大、识别率和稳定性高,具有防伪性强、成本低、高适应性、易传播性,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而且用手机摄像头代替条码扫描仪就可以进行识别。
二维码的普及和大规模的发展应该有三个条件:一是用户对二维码的认知度和使用二维码的习惯养成;二是大量的商户或者说企业、政府机构愿意用二维码来开展业务;三是移动网络提速,智能手机普及,软件工具易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证明:二维码用户市场和应用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培育出来了。
二、手机二维码业务广泛,跨媒体内容显示和营销是其应用方向
二维码应用广泛,名片、户外广告、杂志、产品包装上,到处都可以印制二维码。手机二维码业务在日本增值服务市场上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韩国业务渗透率也已经达到了80%多。而国内手机二维码业务正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
根据灵动快拍旗下快拍二维码云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快拍二维码用户规模已突破32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6亿。这意味着我国二维码市场已脱离最基本的用户认知阶段,开始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基于二维码的移动电子商务也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从用户获取的二维码内容来看,导向网址、下载界面、文本信息占主流,已经被广泛用于报刊阅读、应用下载、餐饮购物等多个领域。
1、信息传播:二维码应用的基础功能,并且已经引起了传统媒体的重视。目前许多传统的报刊、杂志、海报灯箱甚至电视荧屏等线下平面媒体也都融入了二维码的应用。人们在阅读这些线下媒体时看到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手机扫描所附相应的二维码就可以读取码内的信息,连接进入网页,实现从线下媒体快速进入线上网络,进而了解更多信息。二维码这种跨载体的“灵巧”传播,可以给传统媒体、新媒体、传统行业等带来传播方式的创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