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应用”激增 APP用户只下载不使用
相较于疯狂增长的应用数量,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应用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报告显示,66%的用户常用应用在10款以下,用户常用应用数量进展手机应用总量的17.2%,低使用率的原因之一是用户面对众多选择往往显得精疲力竭,同时碎片化时间有限,只能专注于少数几个应用。
大量应用留存在用户手机中但是不被启动,下载量不再成为应用成功与否的可靠标准,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才是更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而对幸存的应用而言,用户使用时间最多的是社交聊天类应用,占总时间的37.3%,其次分别是新闻阅读、影音娱乐和游戏,而办公商务、生活方式、健康健身和其他应用使用时间均不足5%。
低龄低学历特征明显 高学历网民不足2成
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另一大特征,去年手机网民年龄分布中,20-29岁占36.9%,10-19岁占比27.8%。
学历方面,初中学历的手机网民占比最高,达到了32.1%,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占27.2%,大专以下(不含大专)学历的网民占到了6成,而大学本科及以上仅占17.6%。
大专以下年龄的用户占比不足27%,而大专以下学历的网民则占到了6成,由此推断,在20-29岁的年龄段中有大量低学历的成年用户,这部分人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主流人群。
低龄和低学历特征也意味着手机网民收入也呈现偏低特征,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用户占到了19.5%,其次是3001-5000元的用户,占比18.5,社会结构中最没经济压力的人群和经济压力最大的人群构成了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基础。
报告还对应用进行了统计,最受欢迎的10大应用分别为微信、手机QQ、搜狗手机输入法、新浪微博、UC浏览器、360安全卫士、淘宝、腾讯手机管家、天天动听和墨迹天气。
从报告看,尽管Android终端数量构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的庞大基础,但是iOS用户有着更强的消费潜力和活跃度,两大平台用户差异明显,规模化长尾效应能否战胜单用户高ARPU值仍然存在争议,不过从用户结构看,抓住屌丝用户者将把握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创业网 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