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网上创业→新闻
    


盘点解析App应用的七种死法


cye.com.cn 时间:2013-3-14 9:57:00 来源:i黑马网 作者:石海威 我来说两句

收不到钱,饿死

App应用只有两种收入模式:用户付费下载;用户免费下载+嵌入广告的模式。在国内,“网上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观念深入人心,想让用户掏钱,怎一个难字了得!大部分中小App开发者想获得收入,要么靠海外应用市场收费下载,要么做用户最愿意付费的App游戏。2009年,触宝输入法和海豚浏览器这两款应用都是靠在美国应用市场一套下载收10美元或者让每个用户捐献6.99美元的方式先活下来。那还是因为它们做得早,到2011年之后,只要一个应用冒出来,马上会有一堆类似的、免费的、猛推的应用跟上。收钱,难了!当然游戏类App,只要产品好,还是最容易收到钱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100家App死亡名单里,游戏类应用只占1%。

用户免费下载+广告模式对大部分App来讲也极难。首先,没有海量下载(百千万级)就没有独立的广告价值,只能通过安沃、多盟等移动广告联盟来获得可怜广告收入。即便这样也难以为继,因为现在投App广告的大部分是App,等收钱的开发者很多,肯花钱的人很少。而2012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原来愿意“倒贴钱”养中小开发者的移动广告平台也在收缩过冬,本来就很少的分成更可怜了。这种游戏怎么能持续?

早期,有一些开发者通过承接App外包的方式来维持生计,一个项目往往可以收3万~5万元,但随着追信、简阅等所谓傻瓜式App快速生成平台的出现,让很多开发者连这条保命的活路都没了。

山寨凶猛,被抄死

“抄死”,那是水土不服,没有资源等原因造成的;“被抄死”则是被资本、大公司挤压死的。同样是K歌类应用,做得最早和用户体验最好的不是唱吧,但唱吧愣是砸钱推出来了。《创业家》杂志此前采访过一些刷榜公司,有人称,有融资的唱吧找遍了国内的刷榜公司(没有一家刷榜公司能单独承受那么大的量)大规模刷榜。当然,此种说法遭到唱吧CEO陈华的一口否认。

红杉资本合伙人计越曾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表示,某些公司把刷榜当做日常主要任务,每月固定开支几十万元,长期锁定在总榜前100位或者前50位。这些公司一般都有A轮投资者,没有投资的个人开发者也玩不起。其实现有投资人一般都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鼓励创业者刷榜或锁榜,主要是为了下轮顺利融资。到了融资B轮的关键时期,某些App榜单表现尤其亮眼。无法马上变现的免费社交和工具类App尤其有“作案动机”。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100家App死亡名单里,社交类和工具类应用加起来居然有50%。在巨头和“有钱人”云集的热门领域,被拼命挤压的中小开发者怎么有出头之日?

除了刷榜,投广告(以及换量)、预装是App推广的最主要手段。触宝创始人王佳梁曾对《创业家》表示,大公司抄一个App,可以用钱来投广告,用已有资源换量,甚至花钱预装在手机终端上,这哪里是普通开发者可以承受的?被巨头盯上的App,比PC互联网时代死得更快是正常的,不死才不正常。

错过融资时间而死

自身很难有造血能力,又想拼命烧钱把用户量做大,这需要投资人来大量输血,所以融资能力和时机就决定了很多App的生死。错过融资时机有时候很要命。

图片应用创始人张岩(化名)对《创业家》记者表示,他的应用在2011年准备A轮融资时,和国内两家机构签订了备忘录,后期由于VC尽职调查等事宜拖延了融资日程。“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错过那个时机后,市场对这种产品的估值就变了。”

张岩至今觉得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错过了融资。“VC当初对我们有意向,是认可我们模式和团队的,但好东西要往外推啊,后期涉及到产品推广时,就需要钱来做,而且不是天使的钱能够解决的。”

记者出身的他2011年辞职创业,项目失败后又再度回到媒体圈。“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吗,当一个媒体人出来创业,证明这个行业的泡沫已经非常大了。”他略带自嘲地说。

“日抛型”App死了就死了

App Store的流畅下载模式和SNS网络使口碑营销的爆炸效应显现出来,也应运而生了很多新型应用。比如可以将手机扔起来测高度,或是可以模仿人搞笑声音的App。这种应用用户的使用新鲜度只有一两次,它们更像是一款“日抛型”产品。

在以往商业模式下,没有人愿意去做一个“日抛型”应用,但在现有App下载环境下,很大一批人在做“日抛型”软件。即使用户不会长期留存,一旦抓住了口碑营销的爆发点,开发者依然能够获取一些广告收入,甚至有用户愿意付费购买。人们都清楚这种产品不会提供持续价值,但投资人、开发者依旧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可行模式。 “日抛型”App是赚快钱的工具,死了就死了,反正它们的使命已完成。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